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的双边科技和高技术产业关系——国经中心举办第118期“经济每月谈”
- 时间:2019-05-29
- 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2019年5月29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118期“经济每月谈”,会议主题为“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的双边科技和高技术产业关系”。研讨会就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美国将华为等企业列入“实体清单”,以国家机器和非市场手段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遏制我高技术产业发展等相关内容,邀请国内著名专家进行讨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胡志坚,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昌林,中科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穆荣平,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分别发表演讲。会议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主持。
与会专家指出,美国打压华为等中国高科技企业,限制正常的科技人才交流与合作,充分显示美国在美国利益优先之下,通过恶意粗暴的行政干预手段压制企业的公平竞争,以达到使中国科技发展永远落后于美国的目的。这是美国霸凌主义、唯我独尊的表现。中美科技发展处于不同阶段,美国的科技竞争者是发达国家,中国的科技发展并不构成对美国的现实威胁。美国打压中国创新发展会对中国造成挑战,但也会带给中国新的动力,不可能阻挡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开展国际科技及高技术产业合作,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
与会专家表示,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科技事业和高技术产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也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和研发投入,近十年来基础研究投入保持年均15%的增速,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额连续20多年保持年均19%以上增速。中国建成了完备的科研工作体系,技术创新、区域创新、国防创新有机互动,这些都是中国科技进步的成功经验。中国科技事业和高技术产业的进步是靠中国政府真抓实干,由中国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努力奋斗得来的,中国有信心、有能力通过奋斗成为创新强国。
与会专家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美科技交流合作硕果累累,两国科技交流合作有很强的互补性,双方可以实现互利共赢。中国科技实力的增强事实上也促使中美科技界加强合作。中美两国只有加强创新链、产业链的合作,优势互补,才能实现共赢。只有携手合作,在互利共赢中成就繁荣才是明智选择。
国经中心部分研究人员和新闻媒体的人员参加了此次活动。专家与现场媒体还就5G产业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高技术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