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燃改革激情 驰而不息迈向“大而强”“大而优”

  • 时间:2021-01-19

来源:珠海特区报

  “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经济特区发展定向把脉、指引未来,振奋人心、催人奋进。

  40载敢为人先,40年砥砺奋进,“春天的故事”仍在续写。奔向“十四五”,珠海经济特区如何抓住机遇再出发?怎样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特”下去?

  “过去40年,珠海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但与一线城市相比,在经济规模、城市能级、辐射带动能力上都有不小的差距。”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表示,要实现这些转变,必须在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和城市规模等层面要有大的跃升才行。

  “如果不是一个经济特区,不是承担着支撑国家战略的重大使命,珠海完全可以选择成为一个‘小而美’的典范城市。但是,既然珠海处于改革前沿,承担着全面深化对澳合作的使命担当,就不能拘泥于过自己的小日子,而是要真正拿出新时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与重大举措,重燃特区建立之初干事创业的火热激情,驰而不息地迈向‘大而强’‘大而优’。”王福强说。

  王福强表示,具体来看,珠海经济总量太小,说明经济基础不够夯实,产业集群效应没有形成,主导产业带动性不够、辐射力不强,这就要求珠海拿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扑下身子、甩开膀子”培育主导产业。

  “经济特区建立以来,珠海形成了电力能源、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制造、家电电气、电子信息和石油加工等支柱产业,就现有产业来说,关键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努力推动形成一种‘铺天盖地’与‘顶天立地’相互支撑的企业生态。”王福强表示。

  但对于今天的珠海来说,关键还是如何做“又好又快”“好上加快”的文章。王福强认为,要实现“弯道超车、跨越突破”,珠海必须以大气魄、高格局打破常规谋划“十四五”产业发展,重点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的五年,将是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期,不少新兴产业正在进入快速成长期,发展路线图逐渐明晰,千亿级甚至万亿级的赛道纷纷开启。珠海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机遇,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方面发力,坚持面向未来、赢得未来。”王福强说。

  产业上来了,人口多了,城市规模自然就有了扩大的内在动力。这时候,就需要提前做好城市建设的前瞻谋划。“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促进区域发展最活跃积极的因素。要打造人才集聚高地,除了提供高薪和干事业的平台、解决住房等以外,完善的城市生活功能设施、安心创业的舒适环境等,也是吸引人才落户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王福强看来,珠海是特区城市,要有向一线城市看齐的气魄,要拿出走在前列的“国际范儿”,争做国家级开放平台,以世界一流的环境来吸引一流英才。

  珠澳合作是牵引珠海经济特区“二次创业”加快发展的主轴。在王福强看来,推动珠海全市全域加强与澳门合作,可以说是珠澳合作在新机遇、新使命下的又一次“系统升级”和“版本更新”:

  一方面,目前在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东西两岸发展依然不平衡,迫切需要提升澳门-珠海这一极的发展能级量级,这就要求珠海在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建设中取得重要进展,从而能够带动珠江口西岸发展并辐射粤西和大西南地区。

  另一方面,要不忘初心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必然需要依靠更广阔、更纵深的空间来承接和服务好澳门特色金融、科技创新、医疗健康、跨境商贸、文旅会展、专业服务等重点产业发展。

  “以珠澳旅游业合作为例,目前单靠澳门自身的旅游业吸引力,还无力支撑世界旅游休闲中心这一定位,要让旅客留得住、住得久,旅游业态就要更加多元。”王福强说,不仅横琴的旅游业态要更加丰富,也要更加注重和万山的海岛旅游资源联动发展,从而形成“一程多站”式,集海洋旅游主题、滨海运动、近海休闲、远洋旅游于一体的休闲旅游产品体系,共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新时代经济特区办得更好,仍然要围绕‘特’字做文章,在新的历史机遇下继续‘特’下去。”王福强说,对于珠海来说,一个重要的机遇就是国家正在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

  “珠海现在处于‘加速度’发展的最好时期。作为经济特区,拥有横琴自贸片区以及毗邻澳门自由港的独特优势,具有优先进行制度型开放‘压力测试’的条件,这也是赋予珠海更大改革发展自主权的意义所在。”王福强表示。

王福强建议,珠海的制度型开放需要对标国际、对标先进,需要打破既有规则约束,需要纳入国家综合授权改革试点,让地方的自主性、能动性得到发挥,让地方干部敢为愿为,探索实施一批创造型、引领型的重大改革举措,就是要通过改革破解高质量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为全国的改革发展提供示范。(记者 钟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