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表示 希望深圳以新担当新作为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 时间:2021-02-05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为开年深圳首次市委全会,深圳市委六届十八次全会吹响了深圳建立经济特区40年后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号角。”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会提出深入实施“1+10+10”工作安排,为高质量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提供了全方位指引和具体实施方案。希望深圳以更大的魄力推进改革,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质增效,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以新担当新作为不负党中央殷切期望,以具体行动,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以更大的魄力探索改革空间
“近三年来,深圳先后迎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实施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等国家重大战略落地,一年一个重磅政策,一年一个重大利好。”王福强说,过去40年,深圳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取得了骄人成就。进入新发展阶段,肩负重大历史使命的深圳,需要以更大的魄力,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强化使命担当,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勇做第一艘“冲锋舟”,不断探索改革空间。
同时,他表示,深圳要更好地发挥地方的主动性,需要充分利用好综合改革试点的机会,以清单式批量授权方式,积极争取深圳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的自主权,努力撑开地方发展的自主空间。同时,要积极争取各类政策协同配合,尽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生态,使各类改革措施能集成有效,真正形成支撑改革、引领发展的制度环境,从而实现中央赋予的历史使命,并实现在周边区域竞争中引领发展。
“作为先行示范区,深圳不仅要实现自身的发展,还要全面引领示范;不仅要实现经济发展,还要实现全面现代化,包括制度现代化;不仅要实现物质文明发展,还要交出精神文明建设的优异答卷;不仅要实现物质层面有形的领先,还要有无形层面如制度领先等等。”他说,深圳此次全会提出的今年重点10方面工作非常重要。希望深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深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先行示范区。
他建议,深圳2021年的工作重点,除了要紧密对标中央赋予的五大定位外,还要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改革开放新路径、探索系统发展的新模式和深港合作的新尝试等五大重点方面率先先行示范,切实推动党中央重大判断、重大理念、重大决策落到实处,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增强核心引擎功能,推动大湾区建设提质增效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深圳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纲’。”谈到此次全会提出今年深圳将进一步增强核心引擎功能,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质增效,王福强表示,在新起点上,深圳首先要夯实基础,提高自身竞争力,其次应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快速发展,并积极推动珠江两岸深度融合发展。
对提高自身竞争力,他建议,经济方面,深圳应努力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留住高新技术企业的同时,留住高端制造业。创新方面,应高水平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大的科创平台,发挥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关键支撑作用,增强科创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高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效能;同时推动制度型创新,特别是充分利用“一国两制”制度优势,积极探索形成包容性、引领性的先进制度体系。环境方面,既要提升自然环境,也要注重制度环境。要注意生态保护,打造优美自然环境,也要鼓励创新,包容试错,积极营造服务高效、配套周全、审慎监管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文化方面,应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营造多元、包容、宽松的文化氛围,增强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充分彰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风范。
他认为,大湾区最重要的战略使命是推动“一国两制”新实践。深圳作为大湾区核心城市之一,尤其要做好深港合作大文章。特别是依托与香港的良好合作基础,充分发挥深圳前海、落马洲河套地区、珠海横琴等重大合作平台作用,探索协调协同发展新模式,深化全面务实合作,促进生产要素便捷有序流动,为未来发展提供新动能,为内地与港澳更紧密合作提供示范,推动港澳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十四五’时期,还应强有力推动珠江两岸深度融合发展,加强深圳与澳门、中山、江门、珠海等1+1+1的互动合作,如深圳+澳门+珠海,三地可在珠海划出片区共同发展高端制造业,在解决深圳发展空间的同时,促进澳门产业多元化,支撑珠海发展。”他说,“希望深圳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担当作为,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谋划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湾区整体空间功能的重塑。”
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努力成为全球高端资源配置新枢纽
“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也是此次全会提出的重点工作之一。这将为深圳发展注入新的动能,推动深圳形成陆海统筹发展的新格局,提升深圳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成为全球标杆城市。”王福强指出,深圳向海发展具有先天优势和深厚基础,蓝色深圳,既是深圳自身城市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支撑国家由大到强的现实选择。
他指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意味着开放、创新、活力和包容。国际知名城市很多与海洋有关,并有强大的国际资源配置能力。深圳要充分发挥好国内国际双循环关键节点的支撑作用,做好双向开放,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深圳建设成为全球高端资源配置重要枢纽,为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是多方面的,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海洋科创能力提升、海洋科创平台建设、陆上科技下海应用、‘三湾一口’整体保护修复等。”他强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一定要联动港澳。港澳是具有海洋基因的城市,具有开放、包容、国际化的特征和较大的国际影响力。深圳在软的规则、制度等方面应积极向港澳学习,并与港澳一起融入全球海洋规则体系,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如谋划推动国际海洋组织远东分部设在深圳,加强重大外交主场场地建设,争做“蓝色伙伴关系”的“会客厅”等。
他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先行示范区建设,都明确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希望深圳充分利用“双区”建设,全面夯实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各项基础,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贡献深圳力量。(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