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中美建设力量 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行稳致远
- 时间:2021-07-06
——陈文玲在《经济每月谈》上回答中宏网记者提问
时间:2021-06-29 来源:中宏网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陈文玲
聚焦“中美经贸关系”主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第141期“经济每月谈”近日举行。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出席研讨会并主题发言。陈文玲还就“一带一路”与中美经贸关系有关话题回答了本网记者提问。
以下是问答实录:
中宏网记者:最近美国在G7峰会提议搞美国版的“一带一路”,寻求与“一带一路”的竞争。事实上,在美国政府不断抹黑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同时,中美两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已有多年合作,您怎么看待美国政府与工商企业界的分裂局面?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如何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赢得美国企业的支持与信赖?
陈文玲:非常感谢中宏网记者提出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美国对华战略遏制的重中之重。在特朗普时期美国有70位战略家讨论对华政策的时候,其中就把“一带一路”列为对美国的最大战略威胁。
现在,美国国会出台的法案中有专门针对“一带一路”的报告。所以,谈中美经贸关系不得不谈在“一带一路”方面的竞争与博弈。
从中国领导人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至今已经8年了,这8年,已经形成了全球大多数国家携手共建“一带一路”的基本合作框架,并在向纵深发展。140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合作文本,31个国际组织和中国签署了合作文本。虽然美国在极力抹黑、极力污名化“一带一路”,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除了澳大利亚和立陶宛,其他国家都没有选择退缩或者退出。
所以,8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形成基本的框架。它的目标很清晰,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基本原则很清楚,就是共商、共建、共享;主要内容很清楚,就是“五通”,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设施连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五通”都是实实在在的内容。
“一带一路”倡议,这么多国家参与,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给很多发展中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中国现在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贸易,已经占到中国对外贸易的30%以上,投资占到中国对外投资增量的60%以上。中国领导人在今年博鳌亚洲论坛视频会议上,提出构建“一带一路”四个伙伴关系,即建设更紧密的卫生合作伙伴关系,更紧密的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更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更紧密的开放包容伙伴关系,为人类走向共同繁荣作出积极贡献,这为“一带一路”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然,美国也不是没有参加合作,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美国派高级官员参加了这次峰会。第二届峰会美国没有派代表参加,之后美国开始对“一带一路”进行阻挠、破坏、污名和对冲。如特朗普时期提出美日印澳共建“一带一路”,当时美国提出1.65亿美元启动经费,第二年美国在新加坡一次会议上提出160亿美元启动,后来无疾而终。这一次在G7峰会上,拜登提出要“重建更好世界”对冲“一带一路”。会议提出的总额是多少呢?是非常吓人的,40万亿美元!拜登执政已经5个月了,向国会申请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从2.3万亿美元,通过的数字是1.2万亿美元。拿出40万亿美元重建更好世界,谈何容易!其目标是什么?原则是什么?筹资机制是什么?由谁出钱建设?
我认为,这只是美国对冲“一带一路”的一个由头,或者忽悠人的一种口号而已。它不可能像中国倡议、中国方案和中国行动,有如此大的国际影响力和认同度,有这么多国家参与。回顾8年时间扎扎实实走下来,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果,未来还会继续走下去,而美国版的所谓计划,绝对不会形成像这样一种集成优势。中国欢迎美国企业参与其中,也是美国企业必然的选择。因为“一带一路”的倡议不是中国的建设,而是中国提出的重大倡议,是所有参与国携手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因此,“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巨大的投资机会和发展机遇。如2016年我们到英国、瑞士、意大利等国调研,在英国与企业座谈,毕马威、汇丰银行等企业座谈中提出,英国企业愿作为第三方合作,可以参与重大项目的前期调研、实施期的跟踪、后期的评估等提供智力支持,减少“一带一路”建设的风险。他们说,我们在全球有发达的咨询服务网络体系,有能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所以,发达国家的资金、发达国家的智力、发达国家的资本和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红利、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如果能够更多的结合,这将不仅是美国企业的机会,英国企业的机会,也是各国企业参与的机会。更多所在国企业或者第三方机构参加“一带一路”建设,既可以促进所在国的发展,也将得到丰厚回报,这就是“一带一路”可以行稳致远的根本原因。中国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不是自私的,不是为一个国家的私益,而是通过这样一个路径,为全球构建一种新型的公共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