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经中心举办第七十六期经济每月谈
- 时间:2015-10-30
- 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2015年10月26日上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办第76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三季度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析”。会议由国经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执行局常务副主任张大卫主持,国经中心总经济师、执行局副主任陈文玲、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陆磊、中信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国经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分别发表演讲。
陈文玲指出,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新常态不会发生根本变化,但世界经济分化日益明显和加剧,中国要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做好几件大事,包括:继续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全面推进自贸区战略,构建自贸区网络体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重构全球价值链体系;加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形成创新驱动型经济体系;积极推进全球治理,构建新型的全球治理体系。
陆磊表示,未来一段时间,货币等宏观调控必须高度关注流动性冲击,如果未来一直呈现境外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继续放缓,变化延续到明年,中国央行仍需要在流动性冲击环境下安排好宏观调控。从今年前三个季度的货币供应和信贷增长率看,当前总的货币条件“中性适度”,依然偏宽松。
彭文生认为,全球经济低增长、低通胀,总需求不足将是一个长期问题,应对的政策除了常规的财政货币政策外,可能还需要一些结构性的改变和相关的措施。他提出了应对需求不足的三点建议,包括:尽快调整人口政策,解决未来劳动力资源;尽快启动税收体制改革,刺激消费需求;激活“一带一路”市场,释放沿线地区资源需求,培育未来发展增长动力。
徐洪才表示,今年货币政策总体趋于宽松,对于未来,建议实施中性偏松的货币政策,同时推进金融改革开放。他建议,M2增长应维持在13%左右;适当降低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实时下调基准利率水平;积极发挥信贷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快推进利率的市场化;完善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发展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
演讲结束之后,专家们回答了媒体和听众提出的问题。国经中心部分研究人员及会员单位、企业、研究机构和新闻媒体的人员参加了此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