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助理、美国研究所原所长傅梦孜同志的发言
- 时间:2010-06-23
- 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谢谢魏部长。前面张所长、杨院长、陈会长做了精彩的报告,对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读。先避开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喧嚣,冷静地思考一下,当前中国与美国到底是处于一个什么层面。
第一,中国和美国是影响世界的国家,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对世界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制度性的、机制性,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快速增长提供一些出口和进口的扩大来实现的。所以在理解很多现实问题的时候,就会有一些感到不容易理解的地方,在影响全球经济制度和机制方面,中国只是参与者,不完全是设计者。中国在WTO的影响非常有限,印度在WTO中有20多个正处级以上的干部在任职,中国就两三个人,而且还没有副局级干部在WTO任职。在某些行政机构里,职务小,就会反映出残酷的事实,但这并不是一个合法的做法。
二十一世纪全球经济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与以前的挑战不一样,以前的挑战是小型的挑战,现在的挑战是超级巨型的挑战。任何国家仅仅靠自己不行,想主宰世界不行,想控制一个地区也不行。全球金融危机各国都需要活力来应对,这就是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传出的“对话比对抗好”、风雨同舟、殊途同归这些理念兴起的原因。在地区一体化的层面,无论是俄罗斯试图控制上合组织还是中国试图控制东盟,可能意味着根本无法单独承受所需要的付出。在影响世界方面,美国作为制度的主要设计者,中国作为消费者在面对新的角度方面也可以摆出更平等的姿态。
第二,中国影响世界的方式。以前中国是通过世界来改变自己,中国以后要在世界中体现出更多的中国元素。话语权是中国努力争取得到的,不去争取,也不会有人自动提供。一个经济大国,意味着相伴相随的政治地位和国际地位。美国有学者认为,在以前的20个世纪中,有18个世纪是中国主导了世界,引领了全球经济。我个人部分同意这个观点。在1840年以前很长的时间内,中国确实很强大,但是,中国的影响主要是区域性的,没有影响到亚洲以外的地区,中国不想建立一套制度,中国习惯于这种地位,这也是中国长期面临的局限。到近代中国就不得不被动地接受强加的制度、条约和屈辱。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实行了很大的调整和变化,对世界的影响也日益增大,但这个影响没有必要太多的夸大。中国影响世界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自己的改变来实现的,不像美国,施加舆论去改变影响。这是有反差的。
今年,中国可能成为第二大世界经济体,中国的崛起有目共睹。认为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影响世界的程度会加深,中国国家利益会遍及全球每个角落。中国是和世界接轨的国家,中国既有自行的需要也有外国世界的期望,世界五大中心发挥建设性的作用,中国不会推倒现成的国际基础,但在既有的国际规则完善或者促进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中国元素,中国元素与美国既有的作用的结合,将会深刻影响世界。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去年更多的是搭起一种平台,在制度建设、机制建设、规则建设方面,中美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中美不能仅仅依靠双边合作、能源合作,合作领域还要进一步展开。中美两国制定的一些规则应该具有强烈的引导作用。
第三,中国崛起过程是通过接受以美国为主的经济体系为主的,没有另起炉灶,但是中国影响全球经济的路径不是单方面的,更需要美国的合作。在上世纪90年代,中美关系经常起伏不断,但中美经济关系却一直呈现出发展的常态、发展的持续性,没有受到太多政治关系的左右。一些跨国企业,比如说全球500强,几乎都在中国开展业务。应该说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对华投资国家,沃尔玛是中国的第七大合作伙伴,它就是一个商店,它的实力非常强大。中美建立了60多个对话机制,中美两国已经形成了高度的互相依赖,所以中国在接受美国的国际秩序或者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秩序中,美国也应该以建设性的态度来合作。我们看到当前中美紧密的经济关系,冷战时期美国对苏联没有太多的经贸摩擦,这很正常。需要我们遵从胡锦涛主席讲的以战略角度和长远角度看待问题,战略角度就是不要以小的事情影响大的前景,长远的就是在眼前和长远都要迈出更稳的步子。
第四,以积极和发展的态度来解决双边摩擦。与前段时间比,风声水起的中美问题太多,尤其是在人民币汇率上,国内的压力和调整的政策趋向都面临很大的阻力。人民币汇率没有成为这次对话的主题,但胡锦涛主席在讲话里坚定地提出进行汇率改革。与美国不同,中国以巨大的出口规模实际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但是世界经济正在进入新的转型期,低碳经济进入中国,全球经济转型因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显得更为迫切。中美两个大国的减排合作将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能源是首当其冲的,能源在中美关系中有比较好的记录。当年戈尔在重庆就开展洁净煤的合作。去年10月奥巴马访华的时候,中美掀起了联合研发新能源的技术。现在这个承诺希望带动更多的民间资金的注入,中美在能源上的合作,可以引导或者塑造未来世界经济产业结构。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一种变化,当然需要时间,但这次我们在很多项目上,包括核能合作、能源、卫生、反恐方面的合作,都是具有共同利益的地方,而不是着手应对共同分歧的地方,中美应迈开大步展开合作。
第五,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仅仅靠中美两家,不行;没有中美两家,也解决不了问题。中美两家只有合作才能引领全球经济的发展。而中国和美国能够发挥更多的作用是表现为国际经济制度与秩序的构建和完善,共同构建符合时代的道路交通图。全球化发展有过高潮,多哈会合谈判陷入停滞的局面,中美两国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在推动多哈会合谈判,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改革国际金融监管,扩大国际经济组织的话语权和贸易保护主义方面,双方具有共同利益。在全球化的时代,双方的合作可以形成一种水涨船高的关系,而不是以前你进我退的关系。
最后我用三段话总结一下:
第一,一个国家的崛起不是与外部争斗的结果,更需要历史机遇。美国是这样,美国所谓的世界领袖地位也是历史中自然而然形成的。1896年美国芝加哥博览会以后,美国的工业产业已经达到世界第一,超过了英国。但直到老牌帝国英国衰落,美国才可以历史性的制约西方的发展地位,苏联的自然衰落也使美国成为了全球唯一超级大国。当然中国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大国崛起没有机遇是很难的,很难凭自己干出来。就像现在凭工资买一套房子一样,不可能。没有机会是干不出一流大国的。当然,大家可以去体会。如何共度危机?而不是落井下石,这体现了中国的道义和政治责任,也可能是中国成为崛起大国的一个必然条件。中国在危机中选择了合作,稳定了中国的形势,也有利于稳定世界的形势,这可能是中国与美国展开战略与经济对话重塑大国的关系。
第二,全球化时代形成了国家间的相互依赖,大国之间横向已经很难比较。中国的改革开放受益于美国的主导体系,中国没有必要推倒重来,奥巴马讲中美关系可以塑造二十一世纪的未来,但未来国际规则的变化需要浓缩更多的中国元素,一种单一机制影响全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G20也好、G8也好,联合国也好,一种单一机制影响全球局面的时代可能已经过去了,世界发展进入了一个多元的时期,所以机制也是多元的,包括联合国多边的、地区的、双边机制。
第三,应对全球性挑战决定控制冷战时期的角色已经到了穷途末路。气候变化、环境保护、传染病流行、恐怖主义等超级挑战,远非一国的力量能够应对,需要共同应对。即使在区域层面,控制某一区域或者某一集团,一家难以承受其重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