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澜湄合作

  • 时间:2017-11-28

 

(在澜湄合作滇池论坛上的发言)

2017年11月24日

 

今年5月,在中国北京举行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习近平主席及来自29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联合国秘书长,130多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过去、规划未来,形成了广泛深入的共识。习主席在讲话中指出,三年多来,“一带一路”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参与,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有关决议或文件都纳入或体现了“一带一路”建设内容。在各参与方共同努力下,互联互通网络逐步成型,贸易投资大幅度增长,重点合作项目稳步实施,中老铁路等取得积极进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丝路基金的成立为金融合作提供了坚实的支撑,缅甸电站等项目获得了贷款支持。本次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签署了5大类、76大项共270项成果,其中包括中国商务部与柬埔寨运输部的基础设施领域合作文件。会议同意,2019年将举行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今年1-10月,中国对“一带一路”53个国家的投资112亿美元,占中国全部对外投资的13%,比去年同期增加4.8个百分点。在沿线61个国家的新签对外工程承包额1021亿美元,同比增长21%。“一带一路”合作能在短短四年取得这样的成果,是因为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理念,是多国参与的“交响乐”。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果惠及世界。我相信,这一事业必将为地区和全球发展不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今年10月胜利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已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形成开放新格局。十九大之后,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先后出访,参加APEC会议和中国东盟会议,并对越南、老挝、菲律宾访问,充分显示了中国领导人对与亚太、东盟国家合作的高度重视。习主席在与越南领导人会谈时强调,中国开启了进一步走向世界、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新征程,要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增添共同发展的新动力;越南政府表示欢迎并支持“一带一路”倡议,落实好共建“一带一路”、“两廊一圈”合作文件。习主席访问老挝发表的两国政府联合声明提出,中国支持老挝当好2018年澜-湄合作共同主席国,加快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同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李克强总理在与柬埔寨洪森首相会谈时充分肯定了澜-湄合作机制的重要作用。这些,充分体现了中国对与东盟加强合作、发挥澜-湄合作积极作用的重视,以及澜湄合作与“一带一路”的密切联系,并日益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部分,进一步显示了理念互通、繁荣共享、责任共担的光明前景。今年1-10月中国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达2.8万亿元,同比增长18.5%;比中国外贸增速(15.9%)高2.6个百分点;其中从东盟进口约1.4万亿元,同比增长26.2%;比中国进口增速(21.5%)高4.7个百分点,发展势头令人欣喜。

澜湄合作秉持“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的精神,具有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经济互补性强、发展前景广的优势,是促进次区域发展与繁荣、建立互利互惠与合作共赢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各国已明确了政治安全、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三大支柱;互联互通、产能合作、跨境经济合作、水资源、农业和减贫五个优先方向。多个早期收获项目已启动实施或完成,成效初显。围绕本次论坛“共商新举措、共建新机制、共赢新发展”的主题,我谈五点建议。

第一,积极推进能源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要多措并举、点面兼顾。例如,在传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除了铁路、公路、港口,也要充分发挥水运的作用,积极推动澜沧江-湄公河航道改造升级,实现投资少、效益高的发展;要重视信息技术发展的革命性作用,加快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建设。这对于发展中国家利用现代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数字鸿沟”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中国近些年在这方面跨越式发展的经验应让朋友们充分分享。又如,不论是电力,还是交通建设,都要充分考虑配套设施及体系建设,在重大工程建设同时,全面规划、系统推进输电线、城乡电网、农村公路建设,从而发挥广泛的溢出效应,更好地惠及广大民众。

第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同步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中国在这方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在与东盟合作中,我曾在老挝南立水电站考察,看到了该水电站不仅为老挝发展提供了清洁可再生能源,而且通过水电站建设,妥善照顾了周边农民、渔民的利益,建设了新的公路,促进了农业渔业发展。但个别中国企业在投资开发时也确实存在对环保生态等保护重视的不足。在工业发展、矿业开发、城乡建设进程中,要实施严格、高标准的生态环保标准,政府加强监管、企业家切实承担起责任、广大民众充分参与,打好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第三,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在充分发挥企业在澜湄合作主体作用的同时,在政策沟通、创造良好合作环境方面,要加强政府机构的作用发挥。深化在发展战略、金融合作、通关、检验检疫、口岸建设、出入境等方面的协调合作。为企业合作、人文交流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我举一个例子,中国近几年在积极压缩落后煤炭产能,今年1-10月生产煤炭28.5亿吨,同比增长4.8%;同时,也继续进口有竞争力的优质煤炭。今年1-10月进口煤炭约2.3亿吨,同比增长12.1%,蒙古国对中国的煤炭出口持续增长。最近几周,因为交通基础设施不足,以及通关能力、检验能力等发展滞后,在中蒙边境口岸区几千辆大卡车排队四五十公里,五天才能完成通过。两国的企业、运输车主强烈希望政府机构加强合作,创造更优的贸易环境。中国/东盟全方位合作升级版正在积极推进,澜湄合作应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方面成为先进成功的典范。

第四,多边双边合作并举,务实积极推动。澜湄合作是与现有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GMS)、东盟湄公河区域合作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也是由本地区国家主导、更加开放的新合作机制。本机制下,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合作。11月19日中国外交部王毅部长在缅甸访问期间表示,中方愿根据缅甸国家发展规划和实际需要,与缅方共同探讨建设北起中国云南,经中缅边境南下至曼德勒,然后再分别向东延伸到仰光新城、向西延伸到皎漂经济特区的“人字型”中缅经济走廊,形成三端支撑、三足鼎立的大合作格局。据了解,中缅双方专家和有关部门将就此设想展开科学、具体的探讨,力争形成切实可行的合作规划。我认为,这种双边合作同时也是有利于深化澜湄合作的。2013年12月我作为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曾在昆明与孟加拉、印度、缅甸政府高官共同召开了首次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政府间会议。当时各方就达成共识,在共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合作的同时,各方可以积极开展双边的合作。灵活务实、多措并举,这是应积极推进的。

第五,深化人文合作,加强民心相通。澜湄合作的宗旨是造福人民,成功实施的基础在于人民参与。目前在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人文合作已稳步开展,医疗健康合作正积极开拓。2012年2月,我代表中国国家发改委与老挝新闻文化旅游部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在老挝合作建设老挝数字电视广播网”的谅解备忘录。几年来,在“云数传媒”与老方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果。到2015年老挝首都万象的12万户中,地面数字用户达6万户,全国用户超过10万多,受益人群超过50万,播出了54套数字电视节目。这一合作,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加强了文化交流,成为中老合作的成功典范。旅游方面,更是机遇众多。近年来,中国出境旅游人次连年增长,东盟是热点区域。泰国已成为最大的中国民众旅游目的地,今年可能接近一千万;赴越南、柬埔寨旅游不断升温,到老挝、缅甸旅游人数快速增长。这些不仅可以增加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更能加强文化交流互鉴,增进人民友谊,需要我们共同做出更大的努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CCIEE)作为国家高端智库之一,今年五月承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智库平行交流主题会议,与多国智库就建设好“一带一路”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与相关智库就开展联合研究、举办研讨会、建设数据库与网站等签署了多项协议。我们也愿加强与云南省及相关国家智库、社会组织等的交流合作,共同为促进澜湄合作献计献策,发挥积极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