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运成同志的点评
- 时间:2010-07-19
- 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郑理事长、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真正的债务危机就是发债体债券到期的时候无力偿还本金,还有就是无力偿还利息。欧洲总体的债务包括企业、政府、个人占到GDP的220%,低过美国的270%、英国的300%、和日本的363%。虽然有分析认为,问题出在债务的分布上,就是政府、个人和企业分布不均,出现了问题。但是,欧洲这次主权债务危机成因并非如此简单,不管怎样,此次债务危机是欧元自1999年成立以来,欧元成员国首次面临的最大危机,正是因为过去没有经验可寻,特别容易造成恐慌。
第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现状。用一句话可以概括现状:“当前形势来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并没有峰回路转,也没有加速恶化,整体处于动荡和观望之中”。纵观一段时间反危机的措施密集出台,包括5月13日葡萄牙消减赤字计划,将债务占GDP的比率由2009年9.4%降至2010年的4.6%。5月18日德国政府禁止从国内出售金融机构股票以及欧元区国债。5月20日意大利同意削减240亿欧元赤字。5月27日西班牙国会同意150亿欧元的缺失方案等等一系列方案,整体来看,欧洲多国紧缩开支情况如下,德国800亿欧元,英国720亿、法国450亿、希腊220亿、意大利240亿。整体反危机的措施陆续出台,不确定情况依然存在。当前,值得担忧的一点,市场担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有可能向银行业扩散,或者欧洲银行业的表现现在成为主权债务危机重要的风向标。
首先,欧洲银行业的流动性,6月份欧洲银行业三个月内伦敦同业利率从之前持续数月的0.25%攀升至0.5%,为一年来最高,显示银行缺乏后劲,规避锋线意识上升,向外借贷资金的意愿降低。二是发债融资困难。数据供应商统计数字显示,4月底到6月初的6周时间,欧洲银行总共出售公司债券171亿美元,仅为去年同期水平的8%,融资也出现了困难。三是坏账规模扩大。欧洲央行6月1日发布报告显示,2010年-2011年,欧元区银行资产减计规模达1950亿欧元,主权债务危机加大这一数字更大。
欧洲银行体系脆弱,存在系统性风险,欧元区各国银行联系紧密,风险容易扩散,同时热衷于短期融资,偿债压力大。关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现状就是关注欧洲银行业现状。
第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成因。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平衡、财政赤字膨胀、生产力疲软、竞争力薄弱、银行业盈利能力偏低,这只是一个表面现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给欧洲整体的评估,长期以来欧洲GDP的增长很慢,低于美国,但是失业率高于美国。欧洲的问题还比较复杂其中有经济、金融和政治的因素,特别是欧元区国家的货币政策出现了弱化,汇率变动机制失去了调节经济的作用,再加上大家知道的汇率评级机构开了第一刀:降级,立足于美英本土的对冲基金大量做空。所以,导致股市剧烈波动。6月4日、7日两次突破1.2美元的关口,创4年来新低。有人把矛头指向评级机构。大家知道,金融危机之后欧元兑美元一度达到1:1.5左右,这中间欧元强势的情况令成员国得以凭借低息贷款苟且偷安,财政问题给欧元区埋下定时炸弹。
这两是表面原因。深层次的原因,一是欧元区经济分化严重,自身蕴含不稳定的风险。二是欧元区运行机制有缺陷。
下面谈一下影响,主要是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和对欧洲经济本身的影响。可能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之后,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还仍然保持高度的波动状态。欧元信用受挫不容置疑;横向比较美元、英镑、日元的债务水平都不太乐观;还有从经济复苏的角度看,欧元区的紧缩财政延迟全球经济复苏,加大“二次探底”的风险。同时,欧洲还有一个社会矛盾激化的问题,保护主义势力加大的问题。
谈到对中国的影响,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中国的防守比较强,中国坐拥2.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政治稳定、市场潜力很大。第二个,进攻性很弱。在欧洲债务危机情况下,人民币对欧元今年升值了15%,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很好的机会。这个月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率领庞大的代表团到希腊采购了四五十亿欧元的合同,包括希腊航运权的码头经营权都有所涉足。一般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亚非拉落后地区,但是,在欧洲的软肋南欧这些地方,如果适时的进去,对中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现在欧元主权债务危机还不确定,资产也有大进一步缩水的可能性,直接投资会比购买资产来得安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