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经中心举办104期经济每月谈
- 时间:2018-03-20
2018年2月28日下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104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聚焦当前中美关系中的热点问题”。会议由国经中心总经济师、执行局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文玲研究员主持。
陈文玲认为,当前中美关系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特朗普撕掉了资本主义国家传统价值观的面纱、撕掉了美国总统是大资本代言人的面纱、撕掉了处理正常国际关系原则的面纱、撕掉了冷战结束后处理大国关系政治正确的面纱,表现出鲜明的重商主义、霸权主义、实用主义、利己主义和保护主义。当前中美经贸关系正在经历从贸易摩擦进入贸易冲突的关键阶段,特朗普重新启用纳瓦罗是一个重要信号,一旦双方在贸易问题上产生对抗性博弈,美国将比中国伤的更重。未来中美两国应积极推进对话与交流,加强首脑引领性外交,面向未来、着眼长远,多渠道推进中美深度合作,创造更加广阔的合作空间。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认为,去年中美经贸关系表现总体超出预期,这与白宫建制派掌权、美国对华战略误读、美国自信心不足直接相关。预计今年中美可能在经贸方面发生冲突,受美国中期选举、中美产业结构趋同等因素影响,中美在经贸领域的竞争势头将会上升。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阮宗泽认为,美国对华政策最大的问题和误区是试图改变中国,无论是“融合派”还是“强硬派”均以失败告终。美国社会结构从橄榄型日益变成哑铃型,折射为美国政治的极化现象。但目前中美关系的基本盘仍是稳定的,双方都没有意愿和力量要推倒重来。
社科院美国所研究员吕祥认为,当前美国新孤立主义思潮弥漫,政治上民粹的左翼思想和保守的右翼思想实现左右合流,这是当前影响中美关系走势的深层次原因。未来观察特朗普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合而备破,既要努力向好,又要对最坏情况有所应对。
国经中心中美课题组部分研究人员也围绕中美关系、美国问题等发表了看法。徐占忱认为,中美思维方式的差异决定了中美战略博弈的特点,中方在中美关系中的塑造能力越来越强,未来中美关系将在波动中前行。张茉楠认为,中美贸易冲突只是表面,背后的产业竞争和未来国家竞争力的抗衡才是关键。袁幽薇认为,处理中美关系要保持平常心、自信心和包容心。徐长春认为,当前美国国际战略已经转型,重回国家利益至上,以维护美国霸权利益为目标。颜少君认为,当前美国贸易保护呈现保护方式多样、多边保护转向单边保护、临时性保护转向长期综合性保护三大特点。梅冠群认为,近期美国股市动荡受美国通货膨胀预期上升影响,2018年美国股市将呈震荡下行特点。
国内外主要媒体、有关智库和研究机构、国经中心相关研究人员参加了本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