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正:努力实现国民经济由回升向好到稳定增长的转变
- 时间:2010-08-27
- 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在中国经济年会夏季大连论坛上的演讲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 王春正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参加中国经济年会夏季大连论坛。盛夏时节,中国经济年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举行,为我们研讨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在此,对大连市委、市政府的邀请表示衷心地感谢。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面对各种重大挑战,中国政府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态势,这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从需求方面看投资消费外贸增长趋于协调。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2%。促进汽车、家电等消费的政策效应继续显现,汽车产销均超过1000万辆。投资增长平稳,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9%,“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得到较好控制,民间投资继续加快启动,同比增长31.9%。投资与消费增幅的差距由去年同期的17.9个百分点缩小到6.7个百分点。对外贸易延续了去年底以来的恢复性增长态势,进出口总额1.6万亿美元,贸易顺差83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1.2%。总的来看,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程度有所下降。
二是从供给方面看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农业生产克服了西南特大干旱、北方低温寡照和近期大范围严重洪涝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夏粮总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稳定,为稳定市场、稳定物价发挥了关键作用。国家采取了严格目标责任制、清理优惠电价等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大力促进节能减排和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二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扭转了一季度的上升态势。地区间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呈现良性互动的好势头。
三是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通过强化流动性管理、保障农副产品供应、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和舆论引导等,通胀预期得到较好管理。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1-7月同比上涨2.7%,其中翘尾因素为1.5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继续回落。国务院及时出台一系列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初步遏制了部分城市住房价格过快上涨势头。6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1%,为去年3月份以来的首次下降,7月份销售价格环比与上月持平。
四是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就业和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38万人,同比多增69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实际增长7.5%和9.5%。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但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仍极为复杂,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仍处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阶段。
从国际看,全球经济继续复苏,但复苏的基础仍不稳固。美国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一、二季度增速均比上季回落1.3个百分点,消费者信心指数已连续3个月下滑,住房市场仍然低迷。欧洲经济出现一些积极变化,6月份欧元区先行指数、采购经理人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均有所提高,但欧元区部分成员国主权债务风险仍未消除,一些国家较大幅度减少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影响尚难以预料,经济未来走势仍不容乐观。日本经济持续复苏面临较多阻碍,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工业生产和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均出现回落,复苏的动力仍然不强。总的来看,当前多数国家的经济回升还是依靠超常规刺激政策,特别是主要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难下,库存调整正在放慢,缺乏技术进步等可持续的增长动力。
从国内看,经济形势仍极为复杂。工业、投资增速继续放缓,消费增幅有所收窄,外贸进出口增势出现回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已连续第3个月下滑,对下一步经济走势需要密切关注。同时,当前防汛抗洪还处在关键阶段和紧要关头,部分地区防汛抗洪形势仍很严峻,增加了夺取全年粮食丰收的难度。下半年价格翘尾影响有所减弱,但结构性上涨问题不可小视,管理通胀预期的压力仍然较大。二季度节能减排形势虽出现好转,但完成“十一五”目标时间紧、任务重。一些城市住房价格开始有所松动,但总体仍在高位,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难度仍然较大。此外,部分地方财政收入过多依赖土地相关收入,政府融资平台负债规模较大,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在这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社会各界对于中国能否顺利实现国民经济由回升向好到稳定增长的转变,疑虑有所增加。有的机构和学者担心国内各种政策之间、国内政策与外部环境恶化之间的叠加效应,导致经济增速过快下滑;有的机构和学者担心政策转向可能造成前期调控不彻底,出现通胀压力加大、房地产价格反弹、风险积累的局面。这些情况也确实折射出中国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面临着两难选择,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关系的难度加大。
但我觉得应该看到,中国具备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潜力和条件。从长期看,国际金融危机没有改变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的趋势。城镇化将为中国扩大内需提供巨大空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从短期看,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空间还比较大。中国财政赤字率和债务率都较低,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具备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条件;中国金融体系基本稳健,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也有较大的操作空间。因此说,我们有条件有能力保持经济较快增长,也能够有效化解通货膨胀压力和经济风险。
当然在今年后几个月的宏观政策取向上,还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今后几个月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关键所在。在财政政策方面,财政支出应优先保证国家重点项目投入,增加灾后重建支出,加快恢复农业生产能力,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支出,保持生活水平稳定。在货币政策方面,要继续保持适度宽松的政策取向,信贷投放要重点保证在建重点项目的资金供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二,坚持扩大国内需求。要继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落实和完善扩大消费政策,促进消费的较快增长;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作为保持投资较快增长的重要途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第三,坚持加强通货膨胀预期管理。关键是要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的力度,同时针对粮食等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较大的情况,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切实抓好秋粮生产,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加大农产品供给的保障,稳定农产品价格。
第四,坚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坚决清理违规建设项目,关停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认真开展节能减排专项督察;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
第五,坚持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要继续落实国务院关于房地产调控的政策,严格控制房地产投机行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强保障性住房管理制度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能否实现国民经济由回升向好到稳定增长的转变,不仅关系到“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的顺利完成,而且关系到能否为“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打好基础。我们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促使这一转变过程顺利实现!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