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建设共赢之路
- 时间:2018-09-07
(在连氏中国发展论坛上的发言)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执行局主任 张晓强
2018年9月7日
尊敬的罗家良大使、余明华教授、连宗正先生、刘宏教授,各位嘉宾,女生们、先生们:
上午好!很高兴参加连氏中国发展论坛。在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之际,在北京合作举办研讨会,探讨深化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仅代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CCIEE)向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并愿借此机会就共建“一带一路”谈三方面看法,与大家交流。
一、自2013年9月-11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为实现共同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与一百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及其核心理念被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重要国际机制成果文件。“一带一路”建设与欧洲容克计划、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等重大战略实现对接。中国联合相关国家制定了《中国-东盟交通合作战略规划》、《中亚区域经济合作铁路发展战略2030》、《中巴经济走廊交通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等重要规划。今年7月21日,中国与塞内加尔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文件,塞内加尔成为第一个同中国签署文件的西非国家。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一批成果。埃塞俄比亚至吉布提的亚吉铁路今年1月投入运营,中老铁路顺利推进,印尼雅加达至万隆、泰国高铁启动建设,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成为重要的联接东亚与欧洲的中转枢纽,中俄原油管道复线正式投入使用,在巴基斯坦建成的骨干电力项目为缓解能源短缺发挥了积极作用。至2018年8月26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达1万列,到达欧洲14个国家的42个城市。
五年来,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额超过5.5万亿美元,搭建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等展会平台影响力不断提升,有力促进了贸易与投资合作。中国对沿线国家的非金融类投资超过800亿美元,今年1-7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投资同比增长30%,远高于同期外商对华投资5.5%的增速。中国在沿线国家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82个,累计投资29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24.4万个就业岗位。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区、中国泰国罗勇工业园区等取得良好效益;2016年,中国河北钢铁集团收购了塞尔维亚斯代梅沃钢厂,通过引入国际先进运营经验,进行设备维修和系统改造,扭转了连续7年亏损的局面,5000名员工全部保留。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经过6次扩容后成员总数已达87个,在菲律宾、印度、印尼等13个国家开展28个项目,已批准融资超过53亿美元。孟加拉国改善以农村配电系统为主的A2213项目,可使该国1250多万农村人口受益。中国出资400亿美元设立的丝路基金已签约项目21个,承诺投资金额逾87亿美元。它们的投融资涉及交通、清洁能源、城市基础设施、扶贫等多个领域。
农业、水利、环保合作逐步发展,民心相通大大加强。最近3年中国哈萨克斯坦农业创新园引种小麦、玉米等6大类45个品种,中国专家研制的WW-5小麦亩产319公斤,较当地品种增产82%。在斯里兰卡,中国公司给当地村镇送去了净水和储水设备,帮助解决饮水安全和污水处理等难题,预防当地多发的慢性病。“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每年资助1万名沿线国家新生来华学习或研修,各类丝绸之路文化、旅游活动、研讨会、智库对话百花纷呈,“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联盟建立。
能取得这样的良好开局,关键在于“一带一路”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参与国谋求合作发展的最大公约数,扎扎实实推进实施、真心诚意造福沿线国家人民。共建“一带一路”反映了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促和平、谋发展的愿望,不仅是经济合作,而且是完善全球发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在“一带一路”合作进程中,仍然面临不少挑战,也有一些疑惑之声,对此需要高度重视、深化理解,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例如,有的发达国家媒体、学者、政府官员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但“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有本质不同。它不像马歇尔计划那样只允许有共同社会体制的国家参加,它不搞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不以意识形态划界,而是“求同存异”;它不是输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而是交流互鉴;它不附加政治条件,不排斥其他合作方案与合作伙伴。联合国副秘书长盖图认为,中国不限制国别范畴,不会搞封闭机制,更不搞“一言堂”,这正是“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的原因。
又如,有些人提出,“一带一路”建设大大加重了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华盛顿邮报》近日发文称,中国造成了巴基斯坦等国的“债务陷阱”。这有很大的片面性,甚至是用虚假数据。“一带一路”建设才五年,一些大项目刚刚启动,在部分发展中国家多年形成的外债余额中,这部分债务占比不到十分之一。据巴基斯坦政府的数据,该国长期债务的42%来自多边金融机构,中国贷款仅占10%。肯尼亚的最大债主国中国占其外债总额的比重为21%。有些国家的学者在宣传时说,中国为该国的“一带一路”项目融资有几百亿美元了;个别人就讲,一下增加了几百亿美元外债。其实,所介绍的数字是商谈的各种项目的总投资估算数,要全部建成,用完资金要五到八年,而且其中一部分是投资项目,而不是借款,两者是不同的。我前面介绍的丝路基金,其承诺投资金额已超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但此基金是投资性的,投资项目效益好,投资收益率就高,但并无还本付息的债务性质条款,与贷款完全不同。更重要的是,不论投资还是借款建设的项目,关键是看效益好不好。效益好,不仅投资可以回收,借款可以偿还,还能获得远高于成本的回报率。提升效益,增强“造血”能力,这才是核心。
但也应坦诚地指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确实存在需要重视的问题和改进完善之处。包括重大项目的金融支持与风险管控需要加强,对能够让当地老百姓受益的民生项目需要更重视,少数企业过度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在合法合规经营、履行社会责任、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有差距。有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大、建设期长、社会效益大,但本身财务收益率不高,需要采取更有效的解决方案。在一些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因为政治、选举等原因造成中断,需要妥善解决,兼顾各方合法权益。与“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巨额资金需求相比照,现有的金融体系、资本市场发育还不能完全适应。据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报告数据,未来十年,中、日、韩以外的亚洲发展中国家每年需要的基础设施资金数额达1.8万亿美元,靠自身能力仅能解决一半左右,资金缺口很大。
三、习近平主席在去年5月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演讲中提出,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和文明之路。在今年8月27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造福人民。并提出要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致的“工笔画”,要搭建更多贸易促进平台,要在金融保障体系上下功夫,加快形成金融支持共建“一带一路”的政策体系。基于以往经验和上述原则,在此我谈五点。
第一,深化政策沟通,加强发展战略及规划的协调对接。推动自贸协定(或升级版)谈判签约。例如,今年8月在新加坡召开的REC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部长级会议通过“联合宣言”提出,欢迎在谈判各方面取得的进展,力争在年底前形成一揽子成果结束谈判。这十六国占世界人口的半数、GDP约30%,合作发展潜力巨大。要加强海关合作,健全检验检疫协调机制、促进物流提速。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人员及要素流通等方面创造更加便捷高效的合作框架与机制,在提升金融监管水平、扩大本币互换规模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
第二,更加注重发展的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在绿色金融、保护生态环境,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等方面加强合作,在就业、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等方面取得更大成果。在引导社会资本共同投入沿线国家建设,培育与发展本地资本市场等方面要做出更大的努力,积极有序地探索推进PPP等融资模式。在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合作方面取得新进展,更有效地开展联合融资、技术援助、机构建设合作。应共同努力推动WTO、IMF等国际机构不断改革完善,使其积极作用更好发挥。
第三,加强“软”与“硬”的协调。在重大建设项目、工业园区等发展的同时,增强在科技创新、人文交流、教育、卫生等方面多方式合作的能力,增强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例如,在交通、能源、制造业项目建设的同时,做好本地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员工的培训。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合作、提升传染病防治水平。
第四,提高开放水平,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中国自身在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一步降低关税水平、扩大进口、放宽对外商投资的准入限制,改善营商环境。8月28日,中国首次出台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正式生效。在制造、交通运输、商贸物流、专业服务、基础设施、能源、农业等领域推出了22项开放措施;“负面清单”列出了汽车、金融领域对外开放时间表和路线图。保留48条特别管理措施,比2017年版减少315条。我们也希望沿线各国共同秉持开放的理念,发展开放式合作,以实际行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第五,汇集更多力量,促进国际合作。对广大非洲国家、拉美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欢迎;也欢迎西欧、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的企业参与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合作。欧洲知名智库布鲁盖尔研究所发表研究报告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给欧洲国家带来发展贸易的新机遇。今年3月,德国西门子公司宣布在北京设立全球“一带一路”办公室,并已与100多家中国企业合作开拓市场。美国霍尼韦尔公司、英国汇丰银行的高管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意味着在基础设施等领域将催生大量新的机会。只要各国有意愿,我们应该都欢迎。
女士们、先生们:
今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东盟国家全部处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又是“一带一路”的“中国-中南半岛”重要经济走廊合作国。近年来,中国东盟合作不断发展。今年1-7月,中国东盟货物贸易额达3300亿美元,同比增长20%;其中中国自东盟进口151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2%。中新两国自1990年建交以来,两国政府合作的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取得了重要成果。此后的中新广州知识城、中新重庆互联互通合作项目也取得积极进展。今年1-7月,新加坡对华投资达36.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3.5%;继续位居国别的对华投资金额首位。中新两国领导人就双方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合作也达成了重要共识。通过举办本届论坛,相信参会者可以深入交流研讨,为加强两国合作,为深化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与共赢,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宝贵的建议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