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国经中心举办第114期“经济每月谈”

  • 时间:2018-12-28
  • 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2018年12月24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114期“经济每月谈”,会议主题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会议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主持。中国社科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刘迎秋,华都联合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研究员曾少军发表演讲。

 


 

刘迎秋认为,改革开放40年,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质量也大幅度地改善,创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放弃传统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选择了在改革中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实行了对外开放,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管理,也扩大了市场开放。三是承认私人利益的客观存在及其积极意义,实行两个毫不动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私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他指出,随着改革不断深入,随着优质制度供给的不断增加,民营经济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越大,公有制的主导作用会越来越强,中国经济结构就会越来越稳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创造出让中国人欣慰的奇迹,让世界人刮目相看的奇迹。

王志国认为,回顾改革开放40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直到今天,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可以说,民营经济已经撑起了中国经济的多半壁江山。民营经济在未来发展中要抓住政策、改革和共融三大机遇。他希望有关部门对劳动条例法规个别条款加以修改完善,保证民营企业人才稳定、健康、持续成长。希望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在制定政策及实施过程中,实行竞争中性原则,建立完善营商环境,保障不同所有制企业有公平透明规则统一的竞争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曾少军结合新能源行业发展,谈了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共同创造中国经济包容性发展的前景问题。他认为,中国能源革命进入“胶着”的第二阶段。胶着的根本原因在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新能源和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传统能源发生了替代和竞争的关系。他提出,代表民营的新能源和代表国有的传统能源,未来应该走一条包容性发展的道路,以保证我国能源革命目标的平滑实现。中国民营新能源如果要将能源革命进行到底,就是要实现与国有传统能源的包容性发展,这样才是一种帕累托最优状态。

演讲结束之后,与会专家与媒体和听众进行了互动交流。国经中心部分研究人员及会员单位、企业、研究机构和新闻媒体的人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