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延长制造业的繁荣周期

  • 时间:2019-01-24

 

时间:2019-01-24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杂志

 

“中国经济发展的周期肯定会延长,经济增速会持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也会始终与之相匹配、相协调,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行。” 在1月20日召开的“国研智库论坛-第五届新年论坛(2019)”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围绕在发言中如此判断。

她分析,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发展的最大短板已经补上,足以支撑未来经济的长周期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有着足够的劳动力支撑,城市化进程也已基本完成。因此,对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一定要有足够强的战略定力和战略判断,更应该充满信心。”

陈文玲强调,我国需要继续延长制造业的繁荣周期,需要重新确立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服务业要在三次产业结构中占主体,但并不是占比越大越好。制造业作为强国之基、大国重器,要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而不是让服务业替代制造业。在新的区域发展布局中,可考虑将制造业有序向中西部转移,向边境转移,形成新的产业链体系,把产能变成新一轮竞争的优势。

陈文玲表示,中国的战略机遇期没有结束。我国的市场规模已超过美国,拥有巨大的市场红利,外部环境也蕴含着历史机遇。她认为,最应该被重视的挑战和风险来自于我们自己。

“高质量的发展必须有高质量的制度供给,有高质量的政府执政能力和制度设计。” 对于下一步发展,她建议,第一,要有适应新一轮改革开放要求的根本性、基础性、方向性的宏观经济政策设计。第二,进一步释放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要有相应的制度设计。第三,要形成与国家大战略相匹配的优质人才制度。第四,进一步完善制度优势,更好地应对未来大国的竞争,尤其是中美间的竞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