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判此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
- 时间:2019-02-15
时间:2019-02-14 来源:中宏网
元月30日晚,不顾时差之劳顿,刘鹤副总理曾率团赴美进行经贸磋商并取得积极成果,促进中美双方朝着建设性解决分歧方向不断努力。
此时回首中美贸易摩擦进程,从2018年7月6日北京时间12点,特朗普对34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25%的关税,一艘满载7万吨美国产大豆的轮船能否赶在12点之前靠岸引发各界关注。时过境迁,中美双方从剑拔弩张到重新握手谈判,尽管各界对谈判的前景给予乐观而复杂的预期,但中美贸易摩擦所暴露出的一些深层次结构性问题或将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消化。
近日,多位中宏观察家在接受本网记者独家专访时纷纷表示,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唯有正视危机、把握底线,善于以战略定力和智慧化为危为机,才能护航中美关系的巨轮在总体上乘风破浪,回归历史前行的正确轨道。
中美重启贸易磋商,涉及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比如对美国的大豆出口带来较大影响,也暴露了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一些结构性问题,对此,国家发改委原司长,经济学家中宏观察家高俊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中是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两个大国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但中美之间存在很多统一性的可能。以大豆为例,近年来,我国大豆的进口量逐年增长,2017年进口9000多万吨大豆,占到我国当年大豆消费量的85%以上,其中,从巴西的大豆进口居首位,约5000多万吨,美国是第二大进口国,约3000多万吨,美国的进口量约占我国进口量的百分之四十左右。中美贸易战是美国挑起的。我们也随之对大豆加征关税,国内企业也把目光投向了其它一些国家。从对立统一规律来看,中美贸易摩擦倒逼我国进口大豆资源多元化,促进国产大豆增产。目前,国产大豆单产的比重还比较低,说明大豆增产的潜力还比较大。他说,未来提高我国大豆的自产量,一要改良品种;二要增加灌溉面积,同时,给大豆生产以适当补贴,简称“一种二水三补贴”,就可以把国产大豆的产量大幅度提升,同时,实施大豆进口的多元化,这就是“质量互变”规律。
专家们指出,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对我们的损失不小,美国自身的损失也很大,这个过程可以推动双方调整各自的相关政策,更好地做好我们的工作。
对中美经贸磋商谈判的走势,中宏观察家陈文铃在接受本网专访时强调:美方提出的一些要求,符合中国扩大开放方向,符合我国深化改革的需求,是可以肯定并达成共识的。比如说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的生产、使用、保护、维护系统等,就不是美国对我们的要求,也不是我们作出让步,而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中国制造业在迈向中高端,中国的创新能力在加强,中国的科研能力在增强,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她说,我们一些原创性的颠覆性的技术,虽然比不上美国,但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因此,知识产权保护也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尤其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所以,此类符合我们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完全可以答应并达成结果。
中国要坚守底线,比如说我们的政治制度、国家的大政方针等,我们绝不能让步,不能应允美国用自己的国内规则,包括产品管辖等来制裁别国,这是超出底线不能退让的。
中宏观察家徐洪才在接受本网专访时强调,过去十多年,坦率地讲,我们还是浅层次的开放。在商品和要素流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应该说,成绩不少,比如,中美之间的贸易额已经达到6000多亿,但相互的直接投资只有两千多亿,规模还比较小,这是中美谈判中的重要内容。
据他所知,美国在东盟地区的直接投资达到一万亿。在大西洋彼岸,在欧洲的投资达到2万亿,在中国的投资则只有1000多亿,说明还主要停留在商品和贸易层面,“我卖他买”这样的较低层次。那么,更多谋求规则和制度层面的对接,其实是未来的一个重点方向。
徐洪才认为,我们本身要打造高水平、高质量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是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国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仅仅依靠自身内部的资源,远远不够。所以,中美的经济合作意义重大。
专家们认为,过去四十年对外开放促进了中国内部的改革创新发展,我们受益匪浅。未来,将沿着这个正确的道路继续发展,对自身也必然提出更高要求,中美的磋商,也不乏进步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