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核心引擎城市“双向开放”东西互济

  • 时间:2019-07-05

南方都市报 2019-05-31

说明: 对接核心引擎城市“双向开放”东西互济

“作为珠江西岸的枢纽城市,佛山西向的发展通道已经打通,这是潜在的优势,但如何转化成竞争优势,还有很多路要走。”在北京的办公室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的身后挂着一张大型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图”,在这张地图旁边,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轨道线网规划示意图与区域综合交通规划图。

在这次访谈中,王福强带给佛山多个建设性的意见。比如,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路径上,中央的思路是调整成为“两廊两核”的空间布局,珠江东岸和珠江西岸各有一条创新廊道。在这个空间布局下,佛山应该抓住这一重大机遇,深度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动能点:

发展动能

超前布局重大科创平台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赋予佛山多个发展定位,比如要做珠江西岸制造业龙头、重要节点城市。佛山的优势何在?发力点在哪?

王福强:《纲要》对于佛山向西辐射的节点城市定位,对于佛山来说无疑是一个机遇。西向发展的通道都将打通,对佛山来说是潜在的优势。但潜在优势如何转化成竞争优势,还有很多路要走。

佛山拥有雄厚的制造业产业优势,佛山也正在朝着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同时拥有比较成熟的营商环境,市场经济发展氛围浓厚。这些都是本土已经拥有的先发优势。在这个过程中,佛山需要把握几个机遇,这个机遇首先是“科技创新”。

建设大湾区的关键点之一是“创新”,包括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特别重要的是,要利用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机会,结合佛山的优势,建设培育一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进行超前布局。

但在《纲要》中关于“发展特色合作平台”的定位来看,佛山的平台还太少,只有南海一个,这与佛山的体量不相称。

抓住“两廊两核”机遇发挥节点作用

南都:但佛山处于珠江西岸的位置,并不在广深科创走廊上。想要发力科技创新,佛山的机会在哪里?

王福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首要的任务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以前其主体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现在中央的思路做了调整,现在是“两廊两核”的空间布局,珠江东岸和珠江西岸各有一条创新廊道。

珠江东岸是广、莞、深、港创新走廊。而珠江西岸也有一条创新走廊,也就是广、佛、中、珠、澳这一条创新走廊,这里面佛山是重要节点。在这个“两廊两核”的空间布局下,佛山迎来了深度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大机遇。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国家会在这条走廊布局重大科研平台、科研设施和重大的科研技术项目,所以佛山下一步要结合自身的制造业基础,积极争取这些重大科研平台、科研设施和重大的科研技术项目在佛山落地,有助于提升佛山科创能力和支撑产业高端化发展。

门户功能

双向开放 加强对后发区域的辐射

南都:除了对接港澳优质资源,作为珠西的门户,佛山还可以做什么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王福强:在大湾区框架下,佛山地理位置优势凸显。既面向四个核心引擎城市这个先发区域,同时也面向大西南以及一些“后发”区域。佛山应该具有双向开放的潜在优势,可以率先形成一种“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这也是大湾区赋予佛山的使命所在。

在这种位置优势下,佛山可以做什么呢?首先,向先发区域如港深广引入高端资源,比如科创资源,支撑自身的产业转型升级;对于部分“后发”区域如大西南,可以进行产业转移。通过产业转移,既可以带动后发区域的发展,也可以实现自身的产业转型升级。

关注互联网等“隐形基础”建设

南都:目前佛山正在迎来轨道交通、空港多领域的交通建设,在发力交通之外还应该关注哪些新动能促进区域发展?

王福强:大湾区为佛山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会布局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如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佛山西站到香港的高铁和向西发展的大通道,这为佛山打开了未来的发展空间。

但是除了这些物理的基础设施之外,还要关注一些“隐形”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互联网基础设施。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带来的是数字化的革命。应该说,当前的国际贸易已经进入了数字贸易时代,如何打好数字贸易牌支撑自身产业转型升级,这很重要。

未来20年,全球贸易格局会形成三分之一的货物贸易、三分之一的服务贸易和三分之一的数字贸易的格局。数字技术不仅对货物贸易有利,而且还能促进服务贸易的便利化,催生新的服务业态。佛山已经有了很好的制造业基础,在大湾区规划纲要中提到以佛山、珠海等城市为支撑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如果在此基础上再赋予新的贸易形式和贸易业态,用数字贸易来支撑产业的做大、做强、做优,就会支撑佛山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引领下一轮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人才潜力

打造先进制造业人才的“黄埔军校”

南都: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是佛山的传统优势,在参与大湾区建设中打好“制造业牌”的建议和路径是什么?

王福强:就佛山参与大湾区建设的路径来说,佛山必须打好制造业牌,更可以打好“制造业人才牌”。

除了制造业本身的高质量发展之外,还有制造业的服务业。比如如何实现制造业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挖掘其潜力。我觉得佛山是不是可以争取成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的人才特区、人才供给和培养的基地,成为先进制造业人才的黄埔军校呢?

现在大家都意识到,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的根基,各地都在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佛山在这方面有很好的基础,通过4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除了体量做大了还培养了技术队伍。这个技术队伍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科技研发队伍,其次是制造业的管理队伍,第三是佛山拥有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真正的工匠。这三类人才在佛山集聚、扎根多年,有了不错的基础。下一步如何将这部分人才整合好,发挥好作用,构建一个“人才特区”也很重要。

所以,不仅仅是硬件的影响力,这种人力资本的影响力也很重要。在对标港深吸引集聚国际人才,引进更多人才到佛山就业、创业的同时,佛山要考虑做好本土人才的提升、输出与培养。

提升教育、医疗国际化水平

南都:佛山应该如何进一步吸引和培育人才?

王福强:佛山除了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更有重商的传统,有较好的营商环境,清晰的政商关系。佛山理顺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服务企业的意识很强。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方面,佛山做得很好。

但在人文环境方面,佛山还需要做些工作,其中包括与国际接轨的教育、医疗服务等。此外,进一步优化制造业的发展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区域营商“软环境”,这些都是促进城市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有效举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