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时代,广佛同城化如何再深入?

  • 时间:2019-07-09

——对话中国国际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研究员王福强

来源:佛山日报

说明: http://epaper.fsonline.com.cn/fsrb/h5/resfile/2019-07-08/A05/s_244911_181887.jpg

 

  核心提示

  今年是广佛同城化建设正式启动的第十一个年头,适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广州-佛山被列为粤港澳大湾区三个极点之一。大湾区时代,十年磨一剑的广佛同城化之路怎么走?这是当前牵动广佛乃至全国目光的热点话题。

  “广佛极点是大湾区三极中的关键一极,广佛同城化合作具有独特优势。”“佛山打好产业、文化两张牌,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中国国际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研究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王福强接受佛山日报专访时如是说。

  “三极鼎立”中广佛可以一骑绝尘

  广佛极点的制度优势更明显,制度融合的可能性更大,并且拥有庞大经济体量和雄厚发展基础,加之文化血脉相连,在三极的先期发展中,广佛是可以一骑绝尘的。

  记者: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中,港深、广佛、澳珠被确立为大湾区的三个极点。三大极点的规划布局出于何种战略考量?

  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区域发展的重点是跨地区协调发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需要强调协同发展。但目前不同城市仍然是单一区域发展模式,城市之间基本是背靠背发展。这种发展模式产生了很多问题,包括重复建设、决策失误、资源浪费等。所以我们需要探索发展模式的转变,从单一行政区主导的发展模式转到功能区主导的发展模式上来。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首要平台,要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走在前列、做出示范,确立港深、广佛、澳珠三个极点,就是对城市协同发展、区域一体化的先行探索。这个协同首先是具有合作基础的两两协同,其次是内地九市的协同,然后是九市与港澳的协同,是分层次、波浪扩散的过程。

  三极的确立考虑到了连续性、现实性和前瞻性。从历史的角度,有香港才设置深圳,有澳门才设置珠海。新时期我们要回归初心,推动港澳与内地紧密合作。这就需要将港深、澳珠作为单独一极。从现实的角度,广佛、港深是联系极为紧密、经济高度趋同的两个区域。把港深、广佛分别做成单独一极,具有很强的现实基础。从未来的角度,大湾区今后的发展是要三足鼎立,支撑珠江东西两岸平衡、充分发展,特别是澳珠这极要发挥带动作用。这三极做实了,就能支撑大湾区行稳致远。

  记者:广佛极点具有什么特点和优势?王:结合广州城市定位和佛山城市特点,广佛极点是非常重要的一极。首先从位置上说,它是三足鼎立中的关键一极。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是综合性门户城市,目标是建设国际大都市。佛山有坚实的制造业基础,有浓厚的文化氛围。两相联手,实力会大增。第二,从产业特点看,它既有强大的商贸业,又有强大的制造业,能形成比较完整的支撑体系,是发展水平相对趋同的区域市场。第三,从制度上看,最大的差异是体制差异。与港深、澳珠相比,广佛地处同一行政区内,要素可以实现自由流动。而港深、澳珠只能便捷流动。从这个角度说,广佛极点的融合可能性更大。这种同城,能真正实现跨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功能区主导发展模式。第四,广佛地域一体、文化一脉,人缘相亲、自古一家,具有深厚的融合基础。文化相融,是广佛极点拥有的独特优势。

  概言之,在大湾区中,广佛极点的制度优势更明显,制度融合的可能性更大,并且拥有庞大的经济体量和雄厚的发展基础,加之文化血脉相连,所以在三极的先期发展中,广佛这极是可以一骑绝尘的。

  深化广佛同城要推动五个一体化

  广佛同城不是广佛两家的事,而是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争取更高层级来推动,尤其是在一些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上。

  记者:自2009年《广佛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 签署以来,广佛同城已走过整整十年,您如何评价广佛同城的效果?站在第二个十年的起点,双方该怎么找到利益协同点,推进广佛同城取得更大成效?

  王:广佛同城推进了十年,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融合的速度和程度仍然与预期效果有差距,原因有发展方式的问题,也有两地协调的为难之处。未来深化广佛同城,很大程度上要靠推动五个一体化,即规划一体化、决策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以及产业一体化。

  与很多同城化组合相比,广佛两地的经济体量和发展能级没有很大的级差。广佛融合更多是伯仲之间的两个单元的融合,市场的力量是最主要的。市场的力量要发挥作用,行政的力量必须收缩。政府要做的,就是以市场为导向,给予适当的政策助推,做好制度、交通、服务等环境,这是推动广佛同城的重要路径。

  五个一体化,规划一体化是先行的,然后是决策一体化,尤其是在重大生产力或重大项目布局时,要跳出单一区域发展思维,实施跨区域统筹考虑。比如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选址问题,就需要放到广佛同城乃至大湾区的坐标中去考虑,考虑放在哪里才能更好支撑整个区域的发展,而不是单一城市的发展。

  公共服务一体化,广州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要外溢到佛山,佛山也要想办法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自强筋骨。除了基础的公共服务,佛山也要设法引入高端资源以重塑形象。建议佛山抓住大湾区建设机遇,寻求与港澳的合作,引入其高端医疗、教育资源。如能引进港澳这些高端资源甚至是通过港澳渠道引进国际高端资源,打造大湾区乃至亚洲地区有影响力的医疗、教育服务品牌,不但能改善佛山的软环境,还会形成对广佛同城的示范推动效应。

  基础设施一体化,两地的交通要真正打通、对接起来,做到人尽畅流,路尽其用。如果公共交通无缝对接,可以实现半小时通勤圈,广佛同城将更具有现实可行性。只有在公共服务、公共配套、生活环境和社会保障上尽可能缩小与广州的差异,广佛同城才能更加有效地推进。

  记者:各有各账一直是各地区域合作中的痛点,如今“加快广佛同城化建设”被明确写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这是否意味着,今后广佛同城会在更高层面得到推动?

  王:从大湾区的角度来说,广佛同城不是广佛两家的事,而是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争取更高层级来推动,尤其是在一些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上。

  推进广佛同城,双方主体的认识也需要深化。在背靠背发展方式下,城市主官可能首先考虑能否在区域竞争中胜出,辖区GDP如何增长。现在这种认知模式需要调整。建设大湾区,协同发展是核心理念。协同发展,要从基础设施、公共配套、环境共治等多角度来思考、来实现。比如环境要共治问题,不能出现两个城市接壤处一边是鸟语花香的公园、一边是污染严重的落后企业。广佛要在协同发展方面走在大湾区前列,就要改变单一区域发展思维,联手做实广佛极点,从而发挥强强带动的作用。

  佛山要厚植自身优势打好两张牌

  深化广佛同城,佛山可以打好两张牌。第一张是放大佛山的产业优势,第二张是发挥佛山独特的文化优势。打好这两张牌,佛山才更能立于不败之地。

  记者:刚才您提到一个思路,有效推进广佛同城,佛山需要自强筋骨。除了公共配套与服务等软硬环境,佛山还有什么关键着力之处?

  王:这个问题可以这样思考:广州想要什么?佛山的长处是什么?佛山的长处是先进制造业和悠久的文化传承,广州的长处在商贸、服务业以及科研能力,两地的产业特点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完全可以找到协同发展的路径。首先,广州的商贸业正谋求从传统商贸向新型贸易转型,包括数字贸易、离岸贸易、跨境贸易等。那么,佛山的装备制造是不是也能借广州的转型,实现自身更高质量的发展?同时,佛山可以借鉴广州的这种路径,推动自身生产性服务业的提质增效。第二,广州有很多的科研院所,有很强的科研能力。这些能力要转化成生产力,就需要与制造业结合。佛山就可以成为中试基地、转化基地、制造基地,配合支撑广州的发展,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可见,双方具有很好的合作基础与合作空间。

  深化广佛同城,佛山可以结合自身优势打好两张牌。第一张牌,就是放大佛山的产业优势。佛山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生产基地,拥有完备的制造业体系,以民营经济为根的产业基础非常雄厚也非常独特,这是佛山的一张王牌。佛山应抓住大湾区建设机遇,发力制造业转型升级,更多地发展未来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强化中国制造业名城地位。把制造业做强了,广佛协同发展的基础会更牢、空间会更广,最终形成一种良性竞合关系,共同成长。

  第二张牌,是发挥佛山独特的文化优势。佛山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兴盛地和传承地,拥有粤剧、龙舟、武术、醒狮、美食等众多文化名片。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人文湾区,佛山可以大有作为。比如西樵山,就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岭南文化符号,在海外华人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这个文化符号一定要擦亮。可以考虑在此建设粤港澳青年文化交流基地、中国“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心,做成一个展示改革开放成果以及促进文化交流的窗口,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精神文化家园。打好产业、文化这两张牌,佛山才更能立于不败之地。

  合作打造广州南站总部经济和开放高地

  佛山要积极争取成为大湾区制度型开放先行探索区,优先延伸适用港澳自由贸易港的先进经贸规则到佛山的重点发展平台上。广佛可联手去争取这类政策。

  记者:前不久的广佛同城化党政联席会议,提出了共建“1+4”广佛融合发展试验区,共建四个万亿产业集群等举措。在此基础上,您认为还有哪些可以重点突破的?

  王: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是市场行为的结果,政府要做的,是制度环境的一体化建设。首先是营商环境要升级、要趋同,比如共同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广州开发区税收有优惠,佛山是否也有这个优惠?二是基础设施要趋同,基础设施对接了,软、硬环境做好了,物流成本低了,辐射能力强了,那市场主体就愿意过来布局。

  就拿南站区域来说,双方做好统筹规划,做好基础设施,做好营商环境,完全可以成为驻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的总部所在地,以及西南、华南地区驻大湾区的政府机构聚集区,打造总部型经济。

  共建融合示范区,最重要的还是推进主体的一体化,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才能在同一驾战车上。当然这首先需要双方决策推动。比如,双方可以共同出资成立一个开发南站片区的投融资机构的市场主体,用以扶持广佛同城相关项目,或者去招商,争取重大科研平台、重大产业项目落地。这就是用市场化的手段实现发展。

  记者:在南站打造大湾区企业总部经济的确是个很好的新思路,如果要推进它,佛山该做些什么准备?

  王:首先是硬件的对接,这是最基础的。更重要的,是软件的对接。我理解营商环境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政策软环境,包括放管服改革、降低企业成本、“最多跑一次”等,给企业最便捷的感受就是政策环境。二是制度环境,包括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准入后国民待遇,待遇要一致。三是人文环境,就是前面说的公共配套服务。四是执法环境,就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企业家权益的保护,要给企业家提供一个稳定的预期、稳定的回报和稳定的处理方案。

  过去佛山在营商环境建设上做得很好。进入大湾区时代,佛山还要更进一步,力争打造一个真正对标国际先进规则的营商环境。现在开放进入了新阶段,由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制度型开放首要要求的,就是要有一个与国际对表对标的高标准营商环境。在大湾区里,我们有港澳的元素。建设大湾区,首要是要形成趋同港澳的营商环境。佛山要借大湾区建设机遇,率先在国际化营商环境上进行探索,积极争取成为大湾区制度型开放先行探索区,优先延伸适用港澳自由贸易港的先进经贸规则到佛山的重点发展平台上。这是佛山下一步发展的重要路径。就共同谋划南站发展来说,广佛就可以联手去争取这个政策。如能把港澳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延伸适用到南站这边,那南站区域就能形成一个开放高地。广佛要打造一个同城化建设融合示范工程的话,南站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