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形势和政策建议——国经中心举办第123期“经济每月谈”

  • 时间:2019-11-04
  • 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2019年1025日,国经中心举办了第123期“经济每月谈”,会议主题为“当前经济形势和政策建议”。会议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主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卢中原,中国工商银行研究所副所长樊志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分别发表演讲。




张晓强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稳中向好,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08年以来,中国是世界经济的主要贡献者。2019年的经济增长量将超过8000亿美元,对年度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在30%左右。当前,面临全球经济特别是发达经济体经济下行以及中美贸易争端等严峻考验,我国经济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扩大对外开放,将稳健前行。

卢中原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有四个特点,一是转型升级成效可嘉,二是爬坡过坎依然艰巨,三是外部环境多变趋紧,四是内部潜力亟待深挖。我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长回落到6.0%,但全年经济增长仍可达到6.0%6.5%之间的预期目标。他建议,下一阶段要狠抓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推动技术创新,着力提高劳动力素质,推动管理创新与制度变革以适应经济转型之需,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并实现高质量发展。

樊志刚指出,中国的金融形势稳定,运行状态良好。金融对服务实体经济,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而充分的作用。2019年以来,我国制造业贷款、不良贷款率、地方债等关键指标都能够控制在合理区间。当前经济形势下,货币政策在逆周期调节中所发挥了积极成效。但是,银行在支持稳增长,积极配合逆周期调节方面也存在着压力,需要通过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金,进一步深化改革来解决这些问题。

张永军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受到国内和国际环境的影响,经济发展有所放缓,放缓速度保持在合理区间,符合经济规律。他认为,在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应加大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力度;财政政策保持积极的取向;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着力疏通政策传导机制;破解影响城镇化的障碍;加快社保体系改革和建设,提高社保水平和统筹的层次;贯彻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演讲结束之后,与会专家与媒体和听众进行了互动交流。国经中心部分研究人员及会员单位、企业、研究机构和新闻媒体的人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