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中国汽车影响力论坛暨《中国氢能产业政策研究》成果发布会上的讲话
- 时间:2020-01-15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张晓强
(2020年1月 8 日)
尊敬的万主席、李部长,各位嘉宾:
大家下午好!
首先欢迎大家参加“创新驱动与清洁未来——2019中国汽车影响力论坛暨《中国氢能产业政策研究》成果发布会”。今天的会议邀请了相关部门、地方政府、企业、行业组织、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氢能政策与产业发展、汽车行业转型升级以及通过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来创建清洁的未来等话题开展交流探讨,感谢各位在百忙之中出席会议。
近年来,氢能发展在国内外都受到广泛关注。从国内看,2019年,“推动加氢设施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10月11日,国家能源委会议上,提出探索推进氢能商业化路径。作为国家高端智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也很关注国内外氢能发展态势及未来对能源结构的潜在影响,在2018年上半年成立课题组开始专题研究。经过一年多系统研究,形成了报告,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书名为《中国氢能产业政策研究》。今天研讨会的一个环节就是这本书的正式发布。
下面我对研究过程和主要内容做一简要介绍。
课题组重视调查研究,围绕我国氢能产业政策,先后到广东、上海、安徽、湖北、山东、河北等地调研,了解国内氢能产业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并赴日本、韩国了解国外氢能发展情况和战略布局。在研究过程中多次召开专家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并陆续形成一些研究成果,其中有两篇内参报告得到国家领导人重要批示,在业界和决策部门产生较大反响。此外,还通过《经济日报》等重要媒体及时阐述研究形成的主要观点,力争为推动行业发展释放正能量。
在这本书中,较为全面地评价了美欧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氢能战略,并对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技术水平、地方实践和面临的问题风险进行系统分析,特别是从全产业链进行了技术经济性和环境效益分析,提出当前我国氢能发展已经具备产业化条件,但也存在关键材料核心技术自主性不强、多元化应用不足、商业化推广模式尚未建立、产业过热苗头显现等问题。我们认为,在当前氢能 “热”中应进行客观理性的“冷”思考,立足我国国情和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需要科学谋划氢能定位。要把握好终端应用节奏,防范发展过程中的无序竞争和产能过剩风险,要以氢能应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发挥体制优势促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尽快建立健全行业监管体系和标准体系,通过试点示范探索氢能多元化应用路径。
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为我国氢能领域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智力支持。目前的成果既是对现阶段我国氢能发展的总结,也是今后氢能产业政策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起点。展望未来,我认为以下问题还需要各界进一步探讨和解决,比如:氢能在我们国家能源体系中的定位,氢的来源和成本,氢能的多元化应用,氢能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体制机制设计等等,通过持续深入开展研究和实践探索,共同助力我国氢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万主席对我们研究工作的大力指导和支持。在研究初期,万主席就参加了我们组织的研讨会,并发表主旨演讲,给予了重要的指导。在本书出版前又欣然接受我们的邀请,为本书作序。我代表国经中心,对万主席给我们工作的指导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此外,还要感谢佛山市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对我们研究工作和本次会议召开给予的支持和付出!
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