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外经济的影响——国经中心举办第126期“经济每月谈”
- 时间:2020-03-27
- 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2020年3月26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简称“国经中心”)举办第126期“经济每月谈”,会议主题为“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外经济的影响”。会议由国经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主持。国经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国经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国经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国经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国经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分别发表演讲。张晓强指出,在全球疫情大流行情况下,要更好聚焦研究疫情对我国经济、产业影响的重点和应对措施,并做及时调整完善,从而既保证国内外供应有效满足我国发展所需,也促使我国利用这个危中之机向产业中高端发展。此外,今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的重要时刻。在国家一系列举措推进下,我们有信心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魏建国认为,目前我国制造业面临上下游产业链不协调、不同步,供应链同国际产业链接轨、匹配以及融通协同不足,制造业核心领域创新不足等问题。为此,应尽快打造一个中国特色的透明的、开放的、稳定的安全产业链、供应链,积极推动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稳定发展。
陈文玲指出,当前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快速蔓延,势头迅猛,全球产业链从原材料供应,到产业链的每个链条,无论链条在哪个国家,只要断了一个环节,那么整个全球的产业链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世界各国现在面临着共同挑战和问题,各国没有理由不合作,如果合作,我们有可能扭转局面,战胜这场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使各国经济免于崩溃,世界经济免于进入大萧条。
张燕生认为,应对疫情对国内外经济的影响,我国现今的一个重点工作是完善制度建设,要继续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稳定东亚的生产网络,共同抗美欧的疫情,预防新兴市场的疫情;其次,从中国自身的角度出发,我国应该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就业、稳预期、稳民生;此外,在疫情结束后,我国要尽快建立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使中国能够在全球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能够上一个新的台阶。
张永军表示,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确实非常大,我国主要经济指标都是两位数的下降。为此,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宏观政策里最优先的是就业政策,为此我国还出台了很多关于工资和社保等惠民政策;国务院出台了简化相关管理手续,加快复工复产的具体政策;国家制定了相关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避免外部波动所带来的影响。在这些政策的基础上,我国应加大重点领域的投资,扩大消费,推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刘向东指出,疫情期间我国社会消费受到很大抑制,促进消费的短期回补是现今急需解决的重点。因此,可发放文旅类为主的现金消费券来促进文旅消费;其次,可适当降低购置税并提供相应的补贴来促进汽车、家电家具和住房的消费;可出台一些带薪休假的政策促进服务型消费。除了短期消费,扩大医疗健康、文化体育、托幼养老、教育培训等中长期消费也会对经济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国经中心部分研究人员和新闻媒体记者参加了此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