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报告(2019)”发布会——国经中心举办第121期“经济每月谈”
- 时间:2019-08-29
2019年8月29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阿里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可持续发展蓝皮书: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报告(2019)》。
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研究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综合评价方法,既是联合国千年目标之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新要求,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后的新要求,也是中美三大智库围绕这一主题开展持续深入研究的初心。蓝皮书的出版发行就是我们这一努力的一个真实记录。
建立一套科学而又简约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理论上的探索和创新意义,它是对GDP这一指标的提升和完善,有助于弥补现有的GDP指标的不足和缺陷。其实践意义在于,基于可监测、可衡量、可统计的原则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可综合反映、科学评判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成效,并以此作为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从而有助于引导全社会加快走向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蓝皮书在理论上开创性地构建了一套新的测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对中国国家、省及100个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数据验证分析,并进行了排名,得出了对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结论。
蓝皮书结合新发展理念,对照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详细介绍了中国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展情况、所采取的重要政策举措及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并就中国下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可持续治理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
蓝皮书还通过对大量的国际文献进行综述,全面介绍了各组织及政府为推动发展转型而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框架;同时,报告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甄选出部分城市,对其可持续发展指标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这些城市包括美国纽约,巴西圣保罗,西班牙巴塞罗那,法国巴黎,中国香港以及新加坡。报告还围绕几个专题进行了案例分析,这些案例包括:绿色金融,绿色物流,数据智能,智慧城市,以及河南省济源市的简洁型市级环境性能指标。
基于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蓝皮书对2018年中国国家、省及100个大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得出如下重要结论:
第一,中国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数据验证结果分析显示:1.中国可持续发展状况稳步得到改善。2010-2017年总指标整体上呈现先降低再逐年稳定增长状态,其中2011年达到最低点,并且此后出现持续增长状态。其原因是资源环境、消耗排放、治理保护等方面在2011年后得到重视,可持续发展指标不断上升。2.中国经济发展总体走势不断向好。2014年到2017年间,“经济发展”这一指标的增长速度均在18%以上,反映出我国经济结构经过前几年调整转型,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得到增强。 3.中国在社会民生方面的进步明显。4.中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仍有较大短板。5.中国经济社会活动的消耗排放影响依然较大。6.中国治理保护领域治理成效逐渐显现。
图1 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数总指标走势(2010-2017)
图2 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数一级指标走势(2010-2017)
图3 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数一级指标构成雷达图(2016-2017)
第二,2018年度中国省级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数据验证分析显示:4个直辖市及东部沿海省份的可持续发展排名靠前。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重庆、天津、山东、湖北、安徽等省市位居前 10 位。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等省市除了在资源环境方面不占优外,经济社会、环境治理等方面都走在前列。黑龙江、吉林、青海等省份排名较为靠后,可持续发展水平不高。东部地区两个直辖市北京、上海与浙江省分列前三强。中部地区湖北排名最高,该省份从2017年的第11位升至2018年的第9位。西部地区除了重庆排名第6位,其余的省份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均在前十名之外。从经济发展、社会民生、资源环境、消耗排放和环境治理五大分类指标来看,省级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明显的不均衡特征。以各地一级指标排名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差的绝对值衡量不均衡程度,高度不均衡(差异值>20)的省级区域有北京、天津、安徽、河南、海南、贵州、河北、云南、内蒙古和青海;中等不均衡(10<差异值≤20)的省级区域有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山东、湖北、福建、湖南、广西、江西、陕西、辽宁、山西、宁夏、甘肃、新疆、黑龙江和吉林;比较均衡(差异值≤10)的省级区域有重庆、四川。大部分省级区域再可持续发展方面都存在短板,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空间很大。
表1 省级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情况
省份 |
2018年 |
2017年 |
省份 |
2018年 |
2017年 |
北京 |
1 |
1 |
江西 |
16 |
21 |
上海 |
2 |
2 |
贵州 |
17 |
16 |
浙江 |
3 |
3 |
河北 |
18 |
19 |
江苏 |
4 |
4 |
云南 |
19 |
22 |
广东 |
5 |
6 |
内蒙古 |
20 |
14 |
重庆 |
6 |
7 |
陕西 |
21 |
15 |
天津 |
7 |
5 |
四川 |
22 |
23 |
山东 |
8 |
8 |
辽宁 |
23 |
25 |
湖北 |
9 |
11 |
山西 |
24 |
24 |
安徽 |
10 |
10 |
宁夏 |
25 |
26 |
福建 |
11 |
9 |
甘肃 |
26 |
29 |
河南 |
12 |
12 |
新疆 |
27 |
30 |
湖南 |
13 |
13 |
黑龙江 |
28 |
27 |
海南 |
14 |
18 |
青海 |
29 |
28 |
广西 |
15 |
17 |
吉林 |
30 |
20 |
图4 省级可持续发展均衡程度
第三,2018年中国100个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数据验证分析显示: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深圳、北京、珠江三角洲及东部沿海城市的可持发展排名依然靠前。2018年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前十位的城市分别是:珠海、深圳、北京、杭州、广州、青岛、长沙、南京、宁波和武汉。其中珠海连续两年排名首位。与内陆地区的工业化城市相比,沿海城市有更好的环境质量和环境容量。在大力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中西部地区城市面临着严峻的环保压力,资源环境、消耗排放、环境治理等指标相对落后,导致其可持续发展水平排名靠后。
表2 2017-2018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
城市 |
2017年排名 |
2018年排名 |
珠海 |
1 |
1 |
深圳 |
4 |
2 |
北京 |
2 |
3 |
杭州 |
3 |
4 |
广州 |
5 |
5 |
青岛 |
6 |
6 |
长沙 |
8 |
7 |
南京 |
10 |
8 |
宁波 |
11 |
9 |
武汉 |
7 |
10 |
图5 中国市级可持续发展均衡程度
表3 经济发展质量领先城市
城市 |
2018年 |
深圳 |
1 |
杭州 |
2 |
北京 |
3 |
广州 |
4 |
南京 |
5 |
珠海 |
6 |
苏州 |
7 |
无锡 |
8 |
武汉 |
9 |
上海 |
10 |
表4 社会民生保障领先城市
城市 |
2018年 |
克拉玛依 |
1 |
拉萨 |
2 |
榆林 |
3 |
珠海 |
4 |
乌鲁木齐 |
5 |
西宁 |
6 |
太原 |
7 |
包头 |
8 |
银川 |
9 |
青岛 |
10 |
表5 生态环境宜居领先城市
城市 |
2018年 |
拉萨 |
1 |
怀化 |
2 |
南宁 |
3 |
惠州 |
4 |
牡丹江 |
5 |
韶关 |
6 |
九江 |
7 |
珠海 |
8 |
贵阳 |
9 |
泉州 |
10 |
表6 节能减排效率领先城市
城市 |
2018年 |
深圳 |
1 |
北京 |
2 |
青岛 |
3 |
珠海 |
4 |
上海 |
5 |
长沙 |
6 |
西安 |
7 |
广州 |
8 |
宁波 |
9 |
天津 |
10 |
表7 环境治理领先城市
城市 |
2018年 |
石家庄 |
1 |
惠州 |
2 |
邯郸 |
3 |
珠海 |
4 |
郑州 |
5 |
天水 |
6 |
常德 |
7 |
金华 |
8 |
北海 |
9 |
深圳 |
10 |
第四,对照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均取得不同程度的显著成效,且分两批推进太原、桂林、深圳、郴州、临沧、承德六个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六市在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上初步取得了一定进展。我国今后应遵照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国务院的总体部署,推动各地认真履行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要求,将其与高质量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创新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途径和模式。同时,为加快推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实现,需持续研究可持续发展指标,对标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监测和评估,扩展国家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健全国民动员体系,深化绿色国际合作,建立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