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和解读“两会”精神——国经中心举办第129期“经济每月谈”
- 时间:2020-06-03
- 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2020年6月1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简称“国经中心”)通过视频方式举办第129期“经济每月谈”,会议主题“学习和解读‘两会’精神”,会议由国经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主持,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经中心副理事长杨伟民,全国人大代表、国经中心副理事长韩永文,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分别发表演讲。
张晓强指出,在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深度衰退,中国外贸、旅游、文化娱乐、住宿餐饮等行业受到巨大冲击,大批中小微企业遇到困难,上亿劳动人口就业受到影响。《政府工作报告》对党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大决策做了全面具体的部署,通过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等措施,带领全国人民直面风险和挑战,攻坚克难,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杨伟民表示,今年“两会”传达了两个信号,一是疫情防控到位是安全根本;二是虽未设经济增速目标,但经济增长计划已融入有关目标中。他认为,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冲击,我国今后将在不稳定、不确定的国际环境中谋求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是未来发展的新思路。坚定扩大开放,积极调动14亿人口的大市场,加大财政、货币政策力度,发挥制度优势,这些举措将使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不会改变。
韩永文认为,今年“两会”的核心是将“六保”确定为工作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将会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今年财政力度达到历史最高。我国将通过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更加有效的货币政策,坚持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加大对各类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制造业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来保基层运转、保就业、保民生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王一鸣指出,今年“两会”没有设立经济增速的量化目标,体现了底线思维和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的原则。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大不确定因素多,扩大内需是有效对冲外部影响的立足点。他表示,只有稳就业、保民生,才能把疫情中被抑制的消费需求释放出来,才能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要抓好重点人群就业,通过加大宏观政策力度,有效对冲疫情影响,扩大失业保障范围等方式实现保民生。
演讲结束后,与会专家与媒体进行了互动交流。国经中心部分研究人员及会员单位、研究机构、企业和新闻媒体通过网络观看了此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