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强访谈(中篇):协同培育三链融合 带动粤港澳协同发展

  • 时间:2020-10-30

来源:中宏网

  中宏网北京1013日电(记者 王镜榕)近日,中办国办印发《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下称《方案》)。

  《方案》提出主要目标,2020年,在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城市空间统筹利用等重要领域推出一批重大改革措施,制定实施首批综合授权事项清单,推动试点开好局、起好步。2022年,各方面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成果,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2025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标志性成果,基本完成试点改革任务,为全国制度建设作出重要示范。

 

日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就相关话题接受本网专访。

 

协同培育三链融合 带动粤港澳协同发展

  中宏网记者:《方案》强调,推动更高水平深港合作,增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核心引擎功能,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您对"核心引擎""城市范例"等如何解读?

  王福强:大湾区目标是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这是一个静态的描述,深层次的内涵是培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若干引领性的产业集群,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大湾区区域里,有港深、广佛、澳珠三个增长极,从外向度、国际影响力、产业竞争力等维度考察,最能支撑实现这一战略目的的,毫无疑问是港深极。深圳作为核心引擎,在经济体量、科技创新、社会活力、城市治理等方面,都起到了引领发展的作用。通过深港合作,不断提升自身的开放度,强化国际枢纽地位。通过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蓄足未来发展潜能。通过协同周边培育产业集群,形成三链融合态势,带动区域协同发展。

  未来国际竞争的载体,主要的空间表现就是城市或城市群。能代表本国的这些杰出城市,普遍都具有共同的特征:经济高度发达,创新能力突出,教育水平先进,城市治理有效,国际元素集聚。深圳因香港而设,通过40年的港深合作,已然具备了这些最基本的条件。它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香港,是地均GDP最高的一线城市。它的科创能力突出,一条粤海街道集聚了中国顶级的科创企业。它的教育水平提升很快,短时间内集聚了15所知名大家,成为国际教育示范区。它的城市治理有效,是中国市民社会培育最成熟的地方。它是国际时尚之都,有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随着大湾区建设的逐步推进,它的综合实力还会继续提升,深港一体化发展可能成为现实。届时,它势必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为全国制度建设作出重要示范

  中宏网记者:您对《方案》提出的五年三个阶段的具体目标及其先行示范意义如何解读?

  王福强:从20202025年,五年的时间分成三个阶段,重点不同的来设置目标,应该说是尊重现实基础,并且是具体可行的。第一个阶段,重点突出的是在几个领域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举措。这个阶段,首要的是解决自身发展的问题。通过破除发展障碍,提升自身发展层级。这方面,深圳正在推进,并且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前期,深圳组织全市力量研究综合授权清单。这次方案,又特别设计了支持深圳发展的各类措施。比如,发展空间受限是深圳面临的最大问题,方案里对于土地改革的相关权限下放进行了具体说明。深圳金融功能的增强,方案里也专门有描述,特别是鼓励外资在深设立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的规定,这些都是具体可行的。这个阶段的深圳,可以称为"综合发展的特区"

  第二个阶段的目标,着眼于可复制可推广,是为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后发区域提供经验借鉴。这是在自身实现发展的基础上,在验证了相关制度的先进性和可行性后,为部分后发区域进行制度借鉴。先行发展了,总结出相关经验,当然要示范周边,示范其它区域。这种制度借鉴,更多的是一个局部,一个环节上的借鉴。这个时间的深圳,可以称为"制度试验的特区"

  第三个阶段,经过验证,相关制度定型,可以正式发布进而广为适用了。这种制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有制度的丰富和完善。这也是深圳要承担的终极历史使命。这个阶段的深圳,可以称为"制度提供的特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