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和解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国经中心举办第134期“经济每月谈”

  • 时间:2020-11-11
  • 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2020年11月5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简称“国经中心”)通过视频方式举办第134期“经济每月谈”,会议主题为“学习和解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会议由国经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毕井泉主持,国经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执行局主任张晓强,国经中心副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国经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分别发表演讲。



张晓强指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的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对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意义重大。当前,我国对创新高度重视,创新投入、发明专利拥有量大幅上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明显。我国必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创新驱动战略更好发挥作用。

杨伟民表示,我国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我们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面对新的形势,我国必须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需要把握好三个重要方面的关系:一是要坚持扩大开放;二是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使供给结构更好的适应需求结构,特别是消费结构变化;三是要坚持扩大内需。

王一鸣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上升,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我国仍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积极争取有利于自身的国际环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就要求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分配失衡转向共同富裕、高碳增长转向绿色低碳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创新能力将成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要通过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经济循环的堵点和梗阻,更有效地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形成。

演讲结束后,与会专家与媒体进行了互动交流。国经中心部分研究人员及会员单位、研究机构、企业和新闻媒体通过网络参加了此次会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