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和解读“两会”精神——国经中心举办第138期“经济每月谈”
- 时间:2021-03-18
- 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2021年3月12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简称“国经中心”)通过视频方式举办第138期“经济每月谈”,会议主题为“学习和解读‘两会’精神”。会议由国经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毕井泉主持, 国经中心副理事长、全国人大代表韩永文,国经中心副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国经中心副理事长、全国政协委员常振明,国经中心副理事长、全国政协委员王一鸣分别发表演讲。
韩永文指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简称《报告》)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6%以上,主要是为了预留发展空间,把更多精力和财力放在调整经济结构、改善发展质量上。粮食产量指标在《报告》中有所体现,说明了国家对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报告》提出,宏观政策力度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保持适当支持力度,不急转弯。当前,外部环境依然错综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
杨伟民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规划》)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规划》没有提出定量的经济增长指标,而是提出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这是发展规划史上第一次,意味着国家治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他指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关键是要做好“双循环”的相互促进。
常振明指出,去年我国取得抗疫、脱贫攻坚和经济正增长等重大成绩。今年“两会”强调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制定相关行动纲领,提高低收入群众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市场激励政策和国家支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共同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产品结构质量,增加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他相信,市场主体只要坚持贯彻落实国家的政策方针,就能够完成“十四五”规划纲要所提出的计划和目标。
王一鸣认为,《报告》将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6%以上,主要是要引导各方面把注意力转移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增长,并为改革和创新留下足够的空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发展,根据形势变化调整完善,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报告》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同时发力。在需求端重点是稳定和扩大消费,在供给端重点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要继续推进科技开放合作,最大程度吸纳国际创新资源。
演讲结束后,与会专家与媒体进行了互动交流。国经中心部分研究人员及会员单位、研究机构、企业和新闻媒体通过网络参加了此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