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及其影响分析——国经中心举办第140期“经济每月谈”
- 时间:2021-05-27
- 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2021年5月20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简称“国经中心”)通过视频方式举办第140期“经济每月谈”,会议主题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及其影响”。会议由国经中心副理事长、秘书长张大卫主持,国经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总经济师陈中涛,中银国际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分别发表演讲。
张永军指出,近期,各类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大幅上涨,主要是美国、欧元区实行经济恢复和刺激政策的结果。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逐步传导至国内价格,消费价格受影响较小,生产资料价格受影响较大。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今年有条件把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控制在3%以下。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会推高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侵蚀企业利润,从而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我国应根据自身资源条件、经济结构和宏观经济形势,选择适当政策对冲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
陈中涛认为,当前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快速上涨,其影响主要集中在上游原材料领域和建筑行业,对中下游制成品和消费品价格的传导影响有限。此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会持续到三季度,之后将逐步回归到正常水平。由此预计国内物价水平总体可控,通胀压力不是很大。他认为,我国应重视供应链管理,培育壮大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企业,不断提升企业对供应链的专业服务能力和金融操作能力。
徐高认为,当前正在发生次贷危机以来最强的一轮全球总需求扩张。这是此次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一个主要推动因素。因此,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持续性也会较强。今年以来,我国工业生产、出口、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等呈现明显的复苏向好。三、四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速未因高基数增长而放缓,大宗商品价格呈明显的顺周期性。当前,国内制造业企业利润增幅普遍上升,说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下游利润挤压现象并不明显,CPI受国际传导影响也不大。未来,随着国内国际宏观政策的调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趋势及其影响也会缓和。
演讲结束后,与会专家与媒体进行了互动交流。国经中心部分研究人员及会员单位、研究机构、企业和新闻媒体通过网络参加了此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