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强常务副理事长与美国信息产业机构开展云交流

  • 时间:2021-11-16
  • 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11月10日,应美国信息产业机构(USITO)邀请,张晓强常务副理事长与其执行董事成员举行视频会,双方围绕数字化转型、数据跨境流动以及中美经贸关系等议题开展云交流。美国商业软件联盟(BSA)亚太政策事务高级总监杰瑞德·拉格兰,美国信息技术产业理事会(ITI)亚洲政策事务副总裁纳奥米·威尔逊,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全球政策经理孟彦君以及美国全国商会(USCC)大中华区副总裁、中国中心主任王杰出席会议并发言,USITO北京办事处总裁兼首席代表缪万德主持会议。

 

 

 

缪万德表示,美国信息产业机构长期代表美国信息及技术企业在华开展业务,致力于创建健康积极的技术氛围,促进全球包括中国科技公司取得更好发展。纳奥米·威尔逊表示,尽管当前中美之间存在一些紧张情绪,但作为企业,应通过合作和竞争增强自身实力,为双方政府建言献策,从而促进中美双边经贸往来。杰瑞德·拉格兰表示,中国的数据管理政策在不断发展变化,美国企业希望能够参与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并期待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管理政策更加一致,从而更好地保护数据和隐私安全。孟彦君表示,近期全球芯片短缺的问题体现了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重要性,SIA期待未来与中国的半导体企业、相关智库发掘更多合作机会,探讨包括中美如何通过半导体技术应对全球变暖等重要议题。王杰表示,很多美国企业已经从中国的发展中收益,希望在数字经济领域继续参与中国的发展,同时期盼中美两国领导人能够尽快举行视频会晤,为双边关系的发展指明方向,重建中美之间的信任,这对于全球都是十分重要的。

张晓强表示,此次疫情及疫情后经济复苏中,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产业呈现逆势增长态势。在今后一个时期,以数字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将是推动有力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的“十四五”规划对国家数字化转型,包括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社会建设、数字政府建设、营造良好数字生态环境都提出了要求。当前,中国信息数字产业发展迅猛,5G建设大规模展开。截至今年9月底,中国5G基站已经超过115万个,连接终端用户达到4.5亿户,在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线上办公、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诸多领域广泛应用并发挥重要作用。中美两国虽然同为数字经济大国,但双方在这一领域的合作尚面临一些困难。中美两国应该围绕如何解决数字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寻求最大公约数。10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G20峰会上特别强调,数字经济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沿,各国要共担数字时代的责任,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字技术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帮助发展中国家消除数字鸿沟,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数字经济治理,为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贡献中国的力量。

随着科技进步、产业变革,各国已经普遍认为数据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但从中外经验看,数据的收集、储存、使用、流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数据收集要做到科学合理,大数据中心建设要有科学合理的布局,并注意绿色低碳。在数据的使用过程中,中国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部分企业的垄断性做法,保护创新型数据企业,旨在构建更加开放的生态环境,促进数字经济及相关公司的公平竞争和发展。与此同时,保护数据隐私、保障数据安全、防止不必要的外泄以及数据确权问题也非常重要。跨境数据流动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规则。但中国愿与各方一道在WTO数字贸易等框架下谈判共商,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规则,推动数据要素的跨境流动健康发展。

张晓强表示,芯片是信息产业的“心脏”,软件是信息产业的“大脑”。近年来,中国软件产业取得长足进展。去年,中国软件业营业收入约8.2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3%以上;今年1至9月软件业营业收入超6.9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0.5%,微软公司等在中国发展取得了很好效益。下一步,中美在软件领域的合作,重点应做好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和应用。目前,美方采取多种形式制裁打压中国企业和个人,这些做法不符合WTO原则,也不符合两国元首最近达成的共识。中国拥有巨大市场,特别是中国人才红利逐渐加强,对半导体相关行业包括软件业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中美双方应共同努力,有效解决问题、管控分歧、促进合作。

中国作为多种电子信息产品的世界最大制造国,对芯片的需求也是全球最大。按照价值量及数量计算,去年中国芯片使用量约占全球一半。作为最大的芯片需求国,中国一方面开放合作大量进口,集成电路已连续多年超过原油成为中国进口的第一大项,2020年进口金额3500多亿美元,进口数量近5500亿块;今年1至9月仍然保持高速增长,前9个月进口集成电路4784亿块,同比增长23.7%。同时,中国政府出台有关政策支持产业发展,例如发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成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等。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北京、天津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等地,芯片产业快速发展。目前,中国芯片生产大幅增长,去年产量虽然不如进口,但已达到2600亿块,同比增长30%;今年1至9月,生产近2700亿块,同比增长43.1%,增速显著快于进口,显示出强劲的市场需求。美国在半导体产业具有优势,高通、美光、英特尔等在中国市场都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和效益,中美企业合作意愿强烈。双方政府应合理、科学界定国家安全的概念,为双方企业在半导体产业进一步合作营造良好环境。正如最近美国一些专家所说,如果美国某些官员不改变思路,有可能导致美企在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错失良机。

张晓强还表示,元首外交是促进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举措,未来中美两国领导人的线上会晤,在双边关系、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保持供应链稳定、共抗疫情、绿色合作和数字经济领域合作等议题上交换意见并将达成若干重要共识,这对于双边关系乃至全世界都是至关重要的。尽管存在疫情蔓延、全球经济衰退等客观因素,但中国基本完成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内容,美政府也认可协议落实取得切实进展,这对于维护和发展良好的双边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希望美国企业能够继续向美政府呼吁取消额外加征的关税和对中国企业的制裁,中美共同推动WTO改革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缪万德表示,美国各行业协会将继续与美政府保持沟通,同时也希望继续与国经中心保持密切沟通与合作,传递双方商界的声音,为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国经中心国际交流合作部部长许朝友、美欧所负责人张焕波、创新发展研究所负责人李锋、国际经济论坛秘书长兼国际交流合作部副部长袁幽薇等参加交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