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强常务副理事长会见中国美国商会会员企业代表

  • 时间:2021-12-17
  • 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2021年12月7日,张晓强常务副理事长应中国美国商会邀请会见中国美国商会会员企业在华代表。双方围绕当前形势下中美经贸关系以及外资企业如何更好地开展对华贸易等议题进行了坦诚交流。

 

 

 

张晓强表示,习近平主席在11月16日与拜登总统的视频会晤中强调,新时期中美相处应该坚持三点原则: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中美利益深度交融,和则两利,斗则俱伤。双方要坚持互利互惠。习主席提到,中美在经贸、能源、科技、网络、环保等很多领域存在广泛共同利益,应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做大中美合作的蛋糕,不把中美经贸问题政治化。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沟通,共同维护供应链、产业链安全稳定,在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着重加强合作。两国元首会晤,增强了国际社会对中美关系的正面预期。

张晓强指出,中美经贸摩擦损害了两国工商界和人民的利益。客观数据反映,两国在经济上难以实现脱钩。去年,在疫情冲击下,中国外贸增长了1.6%,但中美贸易增长了8.3%,其中,美国对华出口1350亿美元,增长了9.8%。今年1至10月,两国的双边贸易额已超过去年全年,其中,美国对华出口已超过1450亿美元。很多智库包括商会都做过分析,因贸易摩擦而额外增加的关税,90%由美国的工商企业和消费者负担了。最近美国国内物价上涨严重,多家商会已向美国政府建议取消额外征收的高关税。

 

 

 

张晓强表示,10月下旬,中国发布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明确了主要目标、指导原则和重大举措。根据方案,国内各个行业都在制定自身在“十四五”期间的碳达峰行动计划,包括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11月,《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提出,在法规框架、环境标准、鼓励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和能效政策多方面合作。中美两国一次能源消费占全球42%,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44.5%。在绿色转型过程中,既面临巨大挑战,也孕育巨大商机,在很多细分领域都有两国企业合作的机会。中国强调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会从国情出发,先立后破,确保能源安全、产业安全和群众的正常生活,实现安全降碳,并清洁高效地利用能源。因此,在传统能源领域,双方依然存在合作机会。

张晓强强调,中国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绿色低碳发展,还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更好地融合。疫情后,人民更加重视生命健康,中国也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中美在医药卫生、生命健康领域合作机遇广泛。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在“双循环”发展中,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扩大内需消费,也是美方企业很好的机会。在数字化发展和信息管理方面,双方需要一起协商探索,找到解决方案。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开放的门会越开越大,外商投资的负面清单会越缩越短。当前,中国的服务业市场不断扩大;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不懈努力,竞争性政策的基础地位在不断增强。这都为外资企业创造了很多机会。希望美方工商界企业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为推动中美经贸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道路做出贡献。

中心国际交流合作部、科研管理和信息服务部和美欧所负责人陪同出席。中国美国商会主席葛国瑞、总裁毕艾伦,雅培、亚马逊、拜尔、卡特彼勒、康菲石油、科迪华、戴尔、通用电子、通用汽车、康宝莱、慧与、霍尼韦尔、路易达孚、玛氏食品、微软、诺华集团、高通公司、星巴克等美商会会员企业在华业务负责人等参加会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