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的现代药品流通体系建设

  • 时间:2022-01-19

张大卫

(在2021中国药品流通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论坛(第五季)上的讲话)

2021年5月11日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他还在2020年9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第八次会议上强调,要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这些都为我们深刻认识现代流通体建设的战略意义,作出了重要的启示。

流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在国民经济和民生福祉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通则不痛,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能够强有力地把生产和消费联系起来,扩大交易范围,细化社会分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和高质量发展阶段,新科技革命带来的产业变革为流通业现代化提供了强劲动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飞快进步,推动流通业在技术、业态、模式上不断创新,也推动着人们的认识和理念不断被刷新,不断被颠覆,不断被重塑。包括医药流通部门在内,整个流通业体系都处于深刻的变革之中。

加快现代药品流通体系建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产业支撑,意义重大。我本对药品流通业缺乏研究,也没有实践经验。但近年来通过研究跨境电商、数字贸易、卫生健康、交通物流、产业互联网等,对供应链体系创新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的体会。现向大家汇报两个问题。

一、供应链与“双循环”

(一) 关于供应链

在我国的政府文件、领导讲话和学者论述里,通常可见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表述。研究这一问题比较系统的是竞争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他的《竞争优势》、《竞争战略》、《国家竞争优势》,被称为竞争三部曲。我理解他的基本观点:

1. 产业链通常是一个链式的、线性的结构,在制造业那里,更多表现为上下游企业之间供需与合作关系。连结它们的业态有采购、物流、加工、销售等等。

2. 供应链是一个网状结构,它包括了从生产制造到市场消费的全过程,除了上面讲的产业链特征外,它还包括了交易的全过程、金融和商品的流通、客户消费行为和为这一过程顺畅运转而产生的各种服务(如技术、工艺、设计、营销、教育培训、商务中介等),当然也要包括制度、政策、监管等政府行为。用现在时尚的话讲,它是一个庞杂但又相互依存、相互提供能量支持的生态系统。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它也成为组成供应链的核心要素之一。我们现在讲的供应链,实际是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的行为流的集合运行状态。

3. 价值链是指产业链、供应链在运转中,其价值位也在不断变化,人们的商业行为追逐的最终目标是利益,这就需要运用工具去获得好的价值表现,实现预设的价值目标。因而它是附着于产业链、供应链之上的,但它又是最具商业本质的。

我们国家长期偏重于讲产业链。我认为主要是和我们产业链发育不完善不成熟有关。我国虽然是世界上产业体系最完备的经济体,但偏重于初级加工和中间品贸易,这也和我国总体的技术水平、消费水平、发展水平相关。比如现在讲“芯片”问题,我们在这一产业上无论是材料还是加工设备都存在短板。由于产业链的矛盾非常突出,我们在很多产业上都需要进行拉长产业链和“强链、补链”的工作。

但国际社会通常只讲“供应链”,因为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像中国这样完备的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体系,也不可能具有形成全产业链的能力。经济全球化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通过全球贸易市场形成产业分工,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这就是国际社会更多强调供应链的主要原因。需要强调的是,流通是供应链的灵魂,它用资金、信息、商品的流动和各种交易行为,联通了不同产业部门和不同国家市场。它在这一过程中所起到的组织作用,是任何业态都不能替代的。

(二) 关于全球供应链

经济全球化、自由贸易的发展和跨国公司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行为,推动了国际产业的垂直分工并形成了全球供应链体系。我国改革开放,特别是2001年入世后,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融入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的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市场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推动我国经济实力与竞争力快速提升的同时,也深刻改变了全球供应链的格局。

在全球供应链顺畅运转的状态下,国际分工细化,中间品贸易增多,各国家和地区在供应链的不同价值位上分享经济全球化的红利。随着在供应链上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而由于市场力和供应链组织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当前全球供应链运行遇到困难、挑战和冲击。主要体现在:

(1)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无法有效解决供应链运行中的深刻矛盾。

(2)全球供应链负效应外溢,导致地区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劳动力资源配置不平等加剧,形成了技术与市场的垄断,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对市场及资源强大的支配能力限制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活力与空间。

(3)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民粹主义的抬头和流行破坏了全球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和自我修复能力,使人们通过结构性改革来改善全球供应链的信心降低。

(4)新冠疫情的冲击,更是暴露了一些行业(如汽车零部件、医疗卫生保障)全球供应链过长的短板和可靠性、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美国思科公司约翰·钱伯斯去年撰文称,新冠疫情暴露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使人对其进行反思。事实上全球供应链中断事件发生频率很高,但没有哪一次事件像新冠疫情这么严重。停工停产、订单取消、物流与交通阻滞、各国政策的变化等等,使全球供应链陷入困境。

这次疫情成为全球供应链改革的催化剂。人们开始广泛讨论供应链区域化、地区化以及安全性稳定性问题。

德国智库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报告称,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令供应链压力不断加剧,但有研究表明,那些有中国企业深入参与的全球供应链往往更具弹性,中国拥有比美国更完备的区域化供应链、价值链。他们分析了欧美供应链因中美贸易摩擦和疫情而进行的调整后认为,将专业、互联的全球供应链分割并进行区域化,尽管能降低运输成本与脆弱性,但会阻碍企业有效配置稀缺资源、提高生产率及兑现发展潜力。美国努力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建立更加地区化的供应链,并没有使美国企业免于疫情引发的经济冲击。

(三) 供应链创新

近年来,中国政府和产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企业等高度重视构建高效、健全、稳定的供应链。结合各种新信息技术、产业互联网、先进交通体系和中国市场广阔、成长性强等特点,积极推动供应链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7年,国办出台了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2017〕84号),提出:

供应链定义:是以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

供应链的意义:通过资源整合和流程优化,促进产业跨界和协同发展,有利于加强从生产到消费等各环节的有效对接,降低企业经营和交易成本,促进供需精准匹配和产业转型升级。

供应链体系创新的指导思想:以供应链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为路径,以信息化、标准化、信用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支撑,创新发展供应链新概念、新技术、新模式,高效整合各类资源和要素,提升产业集成和协同水平,打造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智慧供应链体系。

发展目标:基本形成覆盖我国重点产业的智慧供应链体系。培育100家左右的全球供应链领先企业,重点产业的供应链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中国成为全球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重要中心。

实现路径:(1)推进协同制造,应用精益供应链管理技术,完善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售后服务的全链条供应链体系。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采购、制造、物流,促进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经营和交易成本;(2)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动由制造供应链向产业服务供应链转型;(3)促进供应链可视化和智能化。

供应链与流通现代化:(1)推动流通创新转型,建设供应链综合服务和交易平台;(2)推进流通与生产深度融合;(3)提升供应链服务水平,引导流通企业向供应链服务企业转型。

另外,文件还专门就供应链金融、绿色供应链、融入全球供应链网络、参与全球供应链规则制定明确了方向和任务。

(四) 关于“双循环”新格局

全球供应链出现的诸多矛盾与问题,以及国际上关于改革全球供应链的讨论与表现,早已引起了中国的重视。在充分肯定全球供应链的弹性、韧性的基础上,为对冲掉种种消极影响,中国也采取了必要的应对措施。

中国是世界经济秩序和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维护者,也坦承自己是受益者。中国反复强调支持多边主义、自由贸易、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主张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全球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

与此同时,中国面对形势变化,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判断出发,提出了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战略目标。

提出这一目标,主要基于:

1. 中国消费市场的成长。改革、开放、创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形成了增长强劲的内需市场。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冲击,我国2008年以后把扩大内需作为稳经济、保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国内循环的作用上升。目前,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正带来对技术运用、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定义权的提升。我国商品零售额即将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未来15年,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会增至8亿多人,实现翻番。

2. 完整内需体系的构建。我国基于国内外市场形成的强大生产能力,能够促进全球要素资源整合创新,为国内发展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发力,更加重视提升有效供给能力、满足有效需求,更加注重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一些企业已形成覆盖全国的市场网络。

3. 科技进步与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快速发展,我国消费互联网的建设已走在了世界前列。正在迅猛发展的产业互联网和平台经济,深刻推动了产业组织的变革,提升了资源配置的效率。传统产业和市场状态下的规模经济、产业集中度、厂商关系、产业周期、市场效率概念,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使供给与需求、全球与区域、国内与国外可以有效对接。

去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揭示了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内涵。我理解有四点:1)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实现良性循环;2)拉紧与国际供应链的依存关系;3)打造自主可靠、安全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4)推动经济的数字化转型。

在去年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进一步强调:我们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对我国客观经济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自觉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的格局,不仅体现了中央发展战略转型的内涵,也适应了国内基础条件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国际环境变化的特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修复经济实现均衡发展的应对之策,更是长远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

二、药品流通体系的改革、发展与创新

(一) 药品流通企业的现状

药品流通企业是典型的“渠道商”。作为市场的供给侧,近年来其瞄准为上下游企业和客户提供高效、便捷、高性价比服务的目标,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和服务模式创新,产业实力和供应链管理能力有了大幅提升,机器人分拣、智慧化仓储管理、快速终端配送、药品信息安全追溯系统、精细化管理系统、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等等,已成为一些企业的标配。

药品流通企业快速发展壮大,有重要的历史机遇:一是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二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特别是“两票制”改革,压扁了流通环节,促进了流通企业的分化和整合,提高了产业集中度。此外,实行医药分开,以及取消以药养医,也使得药品经销商的作用有所增强等等。还有,取消第三方药品物流业务审批,加快了药品流通企业与其他业态的融合协同发展,为行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去年疫情的爆发,为药品流通行业发展带来市场拓展的机会。据河南一家零售连锁企业的数据,其销售收入增长了30.9%,利润增长了49.3%,利税增长了29.7%。目前由医保、卫健部门出台的建立“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机制的文件,也为大量零售药店带来了利好的消息。这些由改革给我们带来的制度性红利,压掉了众多的仓储、药代、批发商和不遵守商业规则的搅局者、竞争者,使行业营商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另一方面,由于推行“集中带量采购,量价挂钩,招采合一”政策,使药品物流的利益空间大幅压缩。普遍存在的医疗机构拖欠药款的现象,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使药品流通企业处于价值链弱势地位的矛盾凸显。据华润某子公司反映,其至今应收账款余额已达100多亿元。另外,平台经济的发展,使医药电商、委托仓储、快递配送、药品货代、健康管理、O2O个性化服务等业态正成为药品流通企业有力的竞争者、替代者。 

(二) 对药品流通企业的几点分析

1. 药品流通企业处于什么样的市场

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的产物。在经济学中通常把市场分为四类: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其特征主要为:

 

  

 

药品流通行业的改革使业内企业走了一条由寡头垄断到完全竞争再到垄断竞争的路子,但产业内垄断竞争的特征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即整个行业刚刚摆脱过度竞争,进入行业竞争秩序重整阶段。这一时期,最关键的是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能区别于其他竞争者,并使消费者产生偏好,即是实施迈克尔·波特所说的差异化战略。

2. 传统模式下行业利润空间

据《中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年,药品流通全行业主营收入17515亿元,利润总额418亿元,利润率2.38%;行业平均费用率6.8%(上升0.3个百分点),行业平均利润率1.7%(下降0.1个百分点)。这里利润率是指行业除投资收益、补贴、营业外收入等之外的营业利润,它更能反映行业经营主业的真实情况。报告中虽然还没有“费用”这一体现经营成本的结构数据,但相信财务成本占了很大比重。

另据欧洲医疗保健经销协会(GIRP)的年报数据,法国、德国、意大利药店出售的药品价格中,其平均价格构成为:2.7%经销商;12%州政府税收及其他费用;20.3%药房成本及利益;65%生产厂商成本。

虽然国情不同,不能简单类比,但可以看出我国药品流通企业的销售收入费用率过高,盈利空间有限,必须靠压缩成本来扩大企业盈利;而药房等增值服务的空间仍然较大。

3. 关于市场联系问题

药品流通行业的生态系统可以表示为:

 

  

 

 

以联系的紧密程度而言,可粗略看出:1)医保、金融及支付系统处于生态图的中心位置,而医疗机构处于较优势位置,经销商处于较主动的位置,厂商则处于相对偏低的市场位置;2)医疗机构、医保及支付、经销商与病患人群存在强联系的市场关系;3)厂商一般不直接和病患人群发生联系;4)医疗机构和经销商与健康人群存在弱联系的市场关系。

另外根据某些机构对未来消费场景的判断:健康管理、运动、养生、休闲、养老等领域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因而药品流通企业要注意开发健康人群消费市场。

4. 产业的出路与方向

由于规模经济和产业分工,药品流通商的市场地位有很大的不可替代性,规模化的采购、仓储、分装、配送、零售都需要专业化保障能力。效率和成本的因素,意味着生产厂商和医疗机构及消费者都没有能力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封闭式的市场体系。反而一些平台企业却在尝试运用自己强大的供应链运营能力,积极发展垂直业务系统,往下游和上游发展。如阿里巴巴的养猪和“盒马鲜生”零售,京东的仓储和终端配送等。

流通企业是供应链的组织者,我们常讲“渠道为王”。马克思讲,销售是企业的致命一跃,讲的也是这个道理。流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一是它的渠道和网络,二是它经销商品的规模和专业化能力。

如何拓展自己的业务和盈利空间,外国一些企业可资借鉴,如日本铃谦集团是通过数字与现实的融合解决社会课题,以创造新的价值;美国康德乐健康是通过扩大在分销、产品和解决方案方面的规模,推动医疗保健领域不断发展;欧洲医疗保健经销协会(GIRP)则是从努力推动供应链的数据化、确保供应链核心优势、寻找有巨大利益的服务并扩大与供应链伙伴的合作等几方面寻找抓手。

中国药品流通企业的创新和增值业务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我最近通过对国药控股河南公司、华润河南医药公司、九州通河南公司、河南张仲景大药房等的调研,了解到不少好的案例,这里就不再详述了。

(三) 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

我对药品流通行业发展潜力及总趋势的判断,可以简要概括如下:一是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二是产业分工进一步细化;三是产业渗透发展、融合发展、跨界发展将开拓新价值空间。

鉴于药品流通行业的功能性特征明显,和其对先进技术及其他业态的强大吸收能力,这一行业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优势。药品流通行业通过近年来的积极探索,证实其存在着向供应链上下游和整个生态系统不断渗透的能力。

目前,药品流通企业的发展、改革与创新面临几个大的宏观背景:

(1)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先进信息技术如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广泛应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数据资源化、网络平台特别是产业互联网成为新的产业组织等。

(2)经济全球化虽遇到重重困难和挑战,但仍在进一步推进。中国扩大开放的步伐会越来越大,“一带一路”倡议的效果会进一步显现。这些都会推动中国的对外开放向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发展。另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全球供应链变革,都会更加追求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和自主可控,建设绿色供应链、智慧供应链,也为我们拓展了新的业务空间,甚至会成为我们新投资发展的“风口”。在这一背景下,外资企业本地化,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将成为新趋势。

(3)国家大健康战略的实施,将推动健康市场需求的不断释放。消费升级、少子老龄化社会、卫生健康体系建设等都是药品流通行业需关注并深入研究的问题,还有政府治理能力与体系现代化和政府监管体系的持续创新,都会为行业提供很多机会。

(4)“双循环”新格局的构建等更是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

在这一大的宏观背景下,如何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我觉得药品流通企业要注意抓以下几个重点:一是三个“联结与转换”,即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结与转换、供应链与产业链的联结与转换、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的联结与转换;二是提高“三个能力”,即战略管理能力、价值管理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三是加快“两个赋能”,即科技赋能和金融赋能。

(四) 对药品流通企业的几点建议

1. 调整战略资源配置。尊重市场规律,平衡好企业经营的效率与成本,在做好核心业务上下功夫。

2. 重视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协作的关系。部分药品流通企业可向全链条服务医疗保健经销商、药品流通供应链管理和服务商、药品物流集成商、健康管理服务商等转型。部分企业可转为轻资产企业,将仓储设施等重资产外化,在不违反“两票制”等制度情况下,探索将部分仓储、物流、终端配送等业务实行共享,或与第三方专业公司协作运营,再或开展服务外包。

3. 扩大增值服务,发展健康管理,开发健康产品,服务健康群众。

4. 深耕区域市场,完善营销网络,做优做实零售药店,挖掘社区和家庭价值,使自己的药店成为社区健康生活的支撑点。

5. 重视业态创新,开展与医药电商的合作。

6. 向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延伸业务,同时增加对医疗机构、厂商的服务内容。

7. 减少自己的管理层级,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建立区域性公司,提高管理和物流效率。

8. 与金融部门合作(基金、养老金、信托、保险、财务公司、银行等),建立适用的供应链金融平台,提升自己的市场议价能力。尝试与区块链技术公司及政府部门合作,破解医疗机构债务拖欠难题。

药品流通企业目前也存在一些绕不过去的难题,有些得不到妥善解决,将影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甚至影响民生福祉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这也是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各类智库需要共同关注并帮助破解的。

 

          谢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