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的战场在乌克兰但战线在全世界(下篇)
- 时间:2022-04-10
时间:2022-04-02 来源:中宏网
三、对俄乌冲突的几点分析判断
俄乌冲突对世界格局和全球经济的影响是重大的,超过近几十年的任何一场战争。
第一、俄乌冲突背后是美国争夺欧洲能源市场
1、俄罗斯在世界上能源市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俄罗斯一直以来是全球天然气资源大国,原油资源大国,煤炭资源和电力资源大国。据BP的2021年统计年鉴,2020年俄罗斯探明石油储量为1078亿桶,约占世界储量的6.2%,居世界第六位,仅次于委内瑞拉、沙特、加拿大、伊朗和伊拉克,略高于美国。美国、俄罗斯、沙特是世界前三大产油国,2020年的产量分别是1647.6万桶一天,美国是2020年超过的俄罗斯,但到2021年的日产量俄罗斯又超过了美国。2020年美国在第一位,2021年俄罗斯超过了美国、沙特。2021年俄罗斯的原油和凝析油产量,每天达到了1052万桶,上升到世界第二位,石油储量和产量都在世界上位于前三位。
2、俄罗斯是世界天然气第二大生产国和第一大储量国。这也是BP的统计,2020年,俄罗斯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37.4万亿立方米,约占全球储量的19.9%,居世界第一位。美国、俄罗斯位于全球前两位,2020年的产量,俄罗斯达到了6385亿立方米,俄罗斯和美国都是欧洲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国发动战争实际上背后是与俄罗斯的能源之战,也是美元与欧元之战。俄罗斯开采的天然气,34%是用于出口的,全球液化天然气供应量是3.6亿吨,大的买家是日本,日本一年是接近8000万吨,第二位的买家是中国,中国今年有可能超过日本,成为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商。
3、俄罗斯已经成为和美国争夺世界能源市场的劲敌。目前天然气出口最多的是卡塔尔,是8800万吨;第二位是澳大利亚,跟卡塔尔的数量差得不多,微差;第三位是美国,目前占全球的9.2%,但有一个很大的变量,就是2025年美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从天然气的储量看,第一位是伊朗,第二位是俄罗斯,第三位是卡塔尔,第五位是美国。但是,从未来液化天然气的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来看,美国到2025年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商,所以美国在提前布局,以挡住伊朗和卡塔尔,特别是俄罗斯的液化天然气向欧洲出口。
4、美国布局欧洲能源市场。为什么非要打仗才能挡住呢?因为现在从俄罗斯通向欧洲的输油、输气管道是六条,能源出口到欧洲占40%,北溪二号已经修通了,起点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终点在德国,修通之后,加上原来的出口量,俄罗斯通过管道运输的石油、天然气,未来将占到欧洲市场的大头。现在北溪2号已经修通了,但是还没有输气,俄乌就打起来了。如果没有这个战争,北溪二号通了之后,俄罗斯输往欧洲,特别是欧盟,整个能源就会占到欧洲市场的83%,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的最大的出口国家和地区,这个潜在的市场,欧洲市场基本上被俄罗斯占领了。
美国的天然气价格是液化天然气,它的价格是俄罗斯管道天然气的3倍。为什么成本和销售价格会这么高呢?我也是这几天补课,看了一些专业知识,液化天然气运输之前液化体积需要压缩到1/625,需要在零下-162度到-163度这种极端低温下才能压缩。一所最大的油轮,来装液化天然气的轮船,可以装27.2万吨,什么概念呢?现在万吨轮都是非常大的,十万吨非常大,它载重量竟然27.2万吨。这种运输液化天然气的轮船,我们国家没有,最多的是卡塔尔,美国也有。这种船最长的350米,这是巨轮。卡塔尔在上海的沪中造船厂订了四艘运输液化天然气的巨轮,每一艘是299米的长度,载重量最少是22万吨。
液化天然气的压缩是非常困难的,要求也是极高的,再加上轮船的这种运输,再加上到了所在地后还要把液化天然气变成气化天然气,所以它的价格等于从俄罗斯利用管道输的天然气价格,起码是3倍以上。但是今年这个战争一打,德国宣布北溪二号不用了,欧洲纷纷制裁,把俄罗斯输往欧洲的能源大幅度降低了,今年欧洲的能源实际上从1、2月份进口,比原来扩大了几倍,起码是二、三倍,其中四分之三是从美国进口的天然气,都是液化天然气这种高成本的天然气。美欧发起了对俄罗斯的制裁,德国表态北溪二号停了,停的背后就意味着这个天然气市场是美国的,我卖给你高价,你也得接受,虽然俄罗斯的便宜,但这种天然气因为姓俄罗斯,便宜也不行,因为政治不正确,俄罗斯的气就是不能用的。
所以,俄乌冲突背后,第一个就是能源之争,是既有的和未来的能源市场争夺,特别是对欧洲市场的争夺。我刚才讲的美国“马歇尔计划”,就是培育战后的欧洲市场,使之成为美国的大市场,多年以来,美国一直是欧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欧洲特别是欧盟也是美国的大市场。现在俄罗斯能源一下把它抢过去了,而且俄罗斯的能源便宜,运输又方便。当美国不是石油大国的时候,需要从中东进口能源的时候,他发动的几个战争都在中东,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科威特战争等,背后几乎都是能源之战,争夺的是能源供给侧。这一次仍然是能源之战,但不同的是争夺能源需求侧。
第二,美国拉欧洲制裁俄罗斯会重创欧元
美国再次绑定欧盟和北约,一起制裁俄罗斯,现在看起来是美欧共同行动,但最终将导致美元、欧元之战。在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分布中,欧元是唯一一个可以和美元抗衡的货币。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战中,美元在全球贸易结算货币分布中的比例大幅度下降,在去年的10月份,首次降到了38%多一点,欧元比重上升了39%以上,已经高于了美元比重。欧元从一开始诞生到现在,实际上美国就发动了几场战争,科索沃战争,海湾战争,背后都是为了打击欧元。每打一次仗,欧元就贬一次值。这次俄乌冲突,毫无疑问又会使欧元受到重创。
这一次如果说美国破坏了俄欧的关系,特别是俄欧能源关系如果彻底切断,重创的又将是欧元。中国和俄罗斯正在修西线输油管道,近日又签署了1亿吨石油、4000亿美元的能源供应协议,采用的是欧元结算。2月4日普京来北京参加冬奥运会,和中国签署了15个大单,其中一个是能源大单,就是这个4000亿美元长周期贸易的大单,采用欧元结算。我当时想,中国真智慧,既拉住了俄罗斯,又拉住了欧洲。但这次俄乌冲突背后,美国打击欧亚的这种战略博弈加剧了。美国制裁要切断俄罗斯用美元和SWIFT体系,还要拉上欧元、日元,但这将导致欧元在欧洲能源困难的情况下地位下降,币值下降,这背后是美元与欧元的货币大战。
第三,战场虽然在乌克兰但战线在全世界
乌克兰背后是美国,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演的技术确实挺好,结果把喜剧演成悲剧。但是有几个特别危险的动作,一是他强烈要求北约和美国,对俄罗斯关闭领空,但美国和北约都表示不可能。二是给乌克兰老百姓每个人发枪,让老百姓参战,使战事打成一场人民战争,成为平民战争,让俄罗斯陷于战争不义谴责之中。三是把监狱里所有的犯人都放出来了,说让他们戴罪立功,每个人都发武器,杀人越多,功劳越大,给你减刑就越多。四是组织国际军团,现在组织了1.6万人,大都是原来极端恐怖主义分子,重金雇佣放到战场上。
所以,俄乌冲突一方面有可能边打边谈,但谈判进展取决于战斗进展情况;另一方面,战争的始作俑者美国在三条战线同时开战。一条战线是利用北约、欧盟,直接推动产生俄罗斯与欧洲的分裂、对立、对峙、对抗、对决;一条是利用全球统一战线,包括联合国的力量,包括世界各国的力量,形成对俄罗斯谴责和战略打压之势;另一条战线,打击的重点仍然在亚洲大国。因此,联合国三个决议,第一个和第二个决议,我们都投了弃权票,这一次投了反对票,还有35个国家投了弃权票。
第四、中美之间的博弈仍然是一条主线
拜登、布林肯最近都放出话来了,我们要同时与俄罗斯和中国两条战线开展,他们说得非常清楚。我个人分析,美国之所以不向乌克兰派一兵一卒,只是给乌克兰提供武器弹药、舆论,美国用这些话语权支持乌克兰,我想美国醉翁之意不在俄乌,而在于遏制中国也。最近几年,美国形成了战略共识,把中国作为最大战略竞争对手,认为中国最有能力跟美国进行全方位竞争,他们并不认为俄罗斯是最有能力与美国进行战略竞争的战略对手。在军事上美国借用乌克兰作棋子,鼓动乌克兰与俄罗斯拼得你死我活,但是在经济体量上、经济能力上、在和世界经济联系上,在世界产生的道义力量上,美国一些政客和智库认为,俄罗斯还不具备与美国真正持久抗衡的能力。
中国这些年的经济发展,和世界各国形成了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深度链接,现在是120多个成员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70多个成员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跟世界贸易的联系相当紧密。中国是世界上占三分之二以上国家最大的出口市场,也是这些国家最重要的进口市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度越来越紧密。我个人认为,美国现在还不具备直接和中国开战的条件。
1、美国利用台湾要挟中国没有任何道理。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在法理上是我国内政问题,中美建交签署的三个公报上有明确表述。美国短期内不敢对中国动武,对于台海喊得比较厉害,美国主要针对中国的策略之一,是形成盟友体系对中国施压。美国舆论战打得比较厉害,科技战打得比较厉害,科技上美国最有优势的是核心零部件、关键材料、工业软件、基础研发能力。与特朗普相比。科技战是现在拜登政府的主线,舆论战是拜登政府的重中之重。最近《美国竞争法》出台,原来拨3亿美元专门针对抹黑中国打舆论战,在各个方面报道不利于中国的负面消息。现在又增加了1个亿美元达到4亿美元,加大用于报道宣传抹黑中国的力度,美国对中国舆论战是全方位的。
2、美国重构产业链、供应链短期内几乎不可能。美国推动在四个方面重构,包括半导体、药品、高储能电池、稀土这几大领域,美国重构产业链和供应链,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尤其是构建完全独立的半导体产业链,这是美国下得力量最大的领域,台积电答应转移6个工厂到美国,到目前一个都没有建成。特朗普时期台积电答应建立一个工厂,到现在没有建成,拜登执政后又答应了建立5个,目前也一个都没有建成。所以,台湾对美国的战略价值,除了遏制中国以外,就是在美国重构半导体的产业链中,台积电的生产能力还没有完全变成美国的生产能力。台湾对美国在科学技术上的价值不大,当前唯一的价值,我个人认为就是台积电,这对美制造业建立独立的半导体产业链具有最大的价值。台湾作为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棋子,最大的价值就是遏制中国大陆,经济上美国现在重构半导体产业链,对于台湾最大的需求就是台积电的产能向美国转移,目前远没有完成这个目标。
3、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切不断的。如果中美直接开战,必然两败俱伤。贸易争端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了,贸易争端打了四年,美国彼德森研究所的研究结论是,90%的高关税是由美国的消费者和美国企业承担,耶伦在国会证词里面说得更清楚,高关税94%是由美国的消费者和美国的企业承担。耶伦从当了财政部长,一直在呼吁取消高额关税。我估计美国也是政出多门,屁股决定脑袋。戴琦要在她的岗位上有所作为,贸易办公室表示要继续贸易争端,因为不发起贸易争端,她在遏制中国方面就创造不了业绩。
4、美国已经开始实施重构产业链的战略。虽然重构产业链是非常困难的,不仅会付出巨大的成本,还会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有重大冲击。但自从拜登上台以后马不停蹄地在推动这项工作,重点在药品、半导体、稀土和储能电池4个领域,重中之重是半导体行业。比如英特尔将在美国投资1000亿美元,要建两个大的工厂,英特尔将投资300亿马来西亚林吉特(相当于人民币452亿元),目的就在扩大英特尔在马来西亚槟城州(Penang)先进半导体封装工厂的生产能力。从特朗普开始,拜登加快了速度,要把中国台湾台积电搞到美国本土,准备在美国建设6个工厂,可惜的是目前一个也还没有建造起来,如果把马来西亚这个全球最大的封装工厂也搞过去,再加上美国的基础研发与核心零部件的生产,想把半导体这个产业链在美国本土重新构建起来,但是现在还没有大的进展。芯片是先进制造业和智能制造的灵魂,占领制高点与重构产业链并重,这是美国一个大战略,已经开始投巨资了,准备投资510亿美元。欧洲今年也出台了《芯片法案》,准备投资430亿欧元发展芯片产业。日本也出台了把发展先进半导体产业作为日本21世纪国家重要战略的计划。现在政客推动的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半导体是具有复杂国际分工的领域,围绕抢占制高点的产业链重构,竞争将是比较激烈的。
第五、俄乌冲突将重创世界秩序特别是欧洲
俄乌冲突不论是俄乌之战,还是俄美之战,或者是美国借俄乌冲突对中国的进一步遏制,尽管俄乌与全球大部分产业链和供应链关联度不大,但由于俄乌两国在能源、粮食、稀有气体等方面独特的资源优势,也由于这场冲突背后是能源之争、欧元之争,再加上俄罗斯与中国在国际事务上的看法比较一致,两国有稳定的全面战略协作合作伙伴关系,所以俄乌冲突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是重大的,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也是重大的。实际上,美国打击俄罗斯,重创俄罗斯,也是企图打破中俄两个大国的战略互信,肢解中俄的战略协作关系,破坏世界秩序稳定或者世界经济稳定。
特别是欧洲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第一个影响就是欧盟经济将受到重大冲击,最近的数字,欧盟一月份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一月份预期全年下降到4%,因为原来基数很低。如果是这样打下去,加上能源价格飙升,布伦特石油价格指数已达到135美元一桶,距离上一轮146.5美元一桶的最高点,只差10美元了,随着冲突的进展和美国发起的制裁,很高的能源价格指日可待。欧盟的经济会受到重创,欧洲的能源供应会出现供应危机、价格暴涨、社会恐慌,如果美国能够满足供应,油气价格也会大大上涨,如果不能满足供应,今年冬天整个欧洲就过不去。据说美国在欧盟是做了部署的,目前石油储量能够用到4月中旬,基本上可以渡过今年的冬季。但是明年和后年,能源的供给和能源市场需求满足,将是欧洲面临的最大问题。
欧洲经济损失将是巨大的。北溪二号的投资是110亿美元,年输气能力是550亿立方,原来修建的北溪一号是从乌克兰过境,它的名字也叫“兄弟管道”。当时之所以叫“兄弟管道”,因为俄罗斯和乌克兰像亲兄弟一样,从乌克兰境内路过的时候,每年要给乌克兰14亿美元的过路费。其实,在俄罗斯采取军事行动之前,俄罗斯就已经释放了明确信号,油气照样从乌克兰过,乌克兰照样可以收取过境费。当然,北溪二号开通以后,会绕过乌克兰,俄德两国为了输气管道的安全。由于背后美国的怂恿和鼓动,执意要打这场战争,法国、德国、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开战前曾经有一次诺曼底式会议,俄乌两国明确表态不发起战争冲突,但形势发展却事与愿违。
当前从政治上看,这场冲突加强了欧盟对美国的依赖,使原来欧盟战略自主政策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只能一头靠在美国这一边。但是从长远看,欧洲的利益与美国的利益不尽相同,还会出现新的分裂。有一个特别危险的信号,就是德国总理舒尔茨的动作,他是一个比较狡猾的政治家,现在借俄乌危机提出要增加1000亿欧元的军费,重振德国的军队,这还比较危险的,德国是二战的战败国,借着这一次俄乌危机,如果再一次成为欧洲的军事强国,到时候欧洲是一个什么局面,完全不好预测。法国总统马克龙早在2018年就指出"北约已经脑死亡",现在跟随美国制裁俄罗斯,未来不一定会亦步亦趋。所以,对整个欧洲来说,按照拜登所说的对于俄罗斯的办法,要么就是全面制裁,要么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拜登的说法是相当危险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都在欧洲,如果第三次又发生在欧洲,美国坐山观虎斗,战争还是在欧洲打,对于欧洲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对欧洲和平发展乃至世界和平都是重大的威胁。
四、俄乌冲突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从中国来看总体影响不是很大,影响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对中国能源的影响。中国的能源,2021年石油对外依存度是72%,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是44.9%,俄罗斯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油气进口国之一,2021年中国原产产量是1.99亿吨,原油进口量是5.13亿吨,进口天然气是1.21亿吨,比上年增长了19.9%,进口的依存度是44.9%。从沙特进口是最多的,排在第一位,俄罗斯是中国天然气进口的第二大进口国,仅次于澳大利亚,占比大约10.5%,俄罗斯是中国第一大电力进口国,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煤炭位于第一位。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俄罗斯的能源对中国来说,也是中国能源安全非常重要的供给方之一,中国和俄罗斯还签署了一些长周期的石油天然气合作协议,包括2013年签署的为期30年的石油天然气的供应协议,包括这一次冬奥运动会,普京来北京时签署的1亿吨石油、4000亿美元的协议。俄罗斯和欧洲主要是管道运输,和中国现在管道运输有一些,火车运输也有一些。管道运输主要是中俄东线的天然气管道,还有西线的天然气管道正在修建。所以在能源方面,俄罗斯对中国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你们特别关注的北溪二号,这个俄罗斯通往德国的管道是2021年9月份建成的,从俄罗斯圣彼得堡附近的乌斯季卢加港经波罗的海海底,在德国格莱夫斯瓦尔德登陆大的管道,但这个管道长度比到中国的短很多,1100公里。而俄罗斯通向中国天然气管道是5100多公里,管道从俄罗斯过来非常长,东线管道通过黑龙江入境,然后经过九个省市到达上海,这条管道长是5111公里,北溪二号是1100公里。俄罗斯通往中国的油气管道,不仅运输里程长、建设周期长、输送油气规模大,一旦发生问题,对中国能源市场影响还是很大的。
二是来自于对俄罗斯空前严厉的制裁的次生灾害。美国拜登政府向中国政府明确表示,如果其行为破坏了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将会有后果。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表示:“我们正在私下与北京沟通,大规模逃避制裁或支持俄罗斯抵消制裁的行为绝对会承担后果。”美国新闻发言人普萨基称,中国如果不跟随美国制裁俄罗斯,又将对中国实行制裁。换言之,美国可能实施次级制裁。在一级制裁中,制裁国的实体不得与被制裁国的公司和个人接触。实际上,美国的主要盟友,如欧盟国家和英国,并没有沙利文所暗指的那种能够对中国实体实行次级制裁的监管框架。如果不能提供无可争议的依据说明为什么中国应该受到制裁,制裁国政府在全球治理中的可信度就会大打折扣。迄今为止,在联合国大会关于俄乌冲突的两次投票中,至少有35个国家保持中立。建议美国的霸权霸凌和霸道,我们还是要做好应对准备。
三是来自间接影响。中国是欧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经济将急剧下滑,能源粮食出口也将受到很大冲击,欧盟经济本来就很脆弱,俄乌冲突使之雪上加霜。中国经济特别是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会受到间接的影响。俄乌冲突本身也将影响到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
五、俄罗斯抗压能力如何
不管冲突如何发展,俄罗斯还是有抗压能力的。目前美欧等国家和地区推出来各种制裁,连俄罗斯的猫也制裁,树也制裁,演员也制裁,油轮也制裁,包括把俄罗斯剔除SWIFT体系。但我认为,俄罗斯还是有抗压能力的。
第一,俄罗斯是能源资源和粮食出口大国。实际上它的储量还没有包括将来北极航道、北冰洋、未来有可能发现新的油田。虽然美国现在也是能源大国,但美国的页岩气和天然气,成本和价格要比俄罗斯高多了。俄罗斯是最大的小麦、大麦的出口国。在普京执政之前,大量的土地都是撂荒的,连自己用的粮食都要进口,而现在成了全球最大的小麦大麦的出口国。我们今年进口大麦比较多,用大麦替代玉米做喂猪的饲料,大麦的进口也在增长,中国和俄罗斯的贸易2021年已上升到了1480亿美元。中国和韩国的贸易,连续三年接近3000亿美元,去年2800多亿美元。中国与日本的贸易额,连续多年都在3000亿美元以上,中国与美国的贸易,2021年是7500多亿美元,超过了历史最高点,原来的高点2018年中美贸易6335亿美元。中国与欧盟的贸易额2020年6495亿美元,去年和欧盟的贸易额8281亿美元。中国是世界上货物贸易排在第一位的国家,现在服务贸易发展也很快。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特别是能源贸易和农产品贸易是美国无法切断的,俄罗斯从中国进口了大量工业消费品,跨境电商从中国购物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不允许俄罗斯用美元结算,可以用人民币结算,用卢布结算,用欧元结算,俄罗斯底气还是有的。
第二,欧洲和美国最后会因为能源等问题向俄罗斯低下头来。美国严厉、无差别、空前严厉的制裁,目前还是有空隙的。将俄罗斯剔除SWIFT体系,但仅仅是七个银行,其他俄罗斯银行还可以进行结算业务,特别是可以用于天然气的结算。实际上俄罗斯油气资源的销售还是要继续的,美国现在能源产能在下降,仍然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天然气,据称一天要进60万桶石油,每天的油轮都没有断过。如果把俄罗斯彻底封死了,俄罗斯给欧洲断气,给美国断气,给其他地方断气,全球的能源危机转瞬就会爆发,现在国际油价已经到了135美元一桶,未来200美元一桶也打不住。所以,我觉得最后美国打不起,欧洲也打不起。现在美国动员各国和石油组织释放6000万桶石油,来弥补市场不足,其中美国释放3000万桶,已经拿出来了,美国动员其他国家每天要拿出石油抓紧增产。现在俄罗斯肯定不会增产,沙特增产能力有限,现在美国正在抓紧推进和伊朗的谈判,让伊朗增加石油生产。BP数据,全球能源2021年一天的需求量9660万桶石油,6000万桶只是杯水车薪,根本不管用。所以能源危机,能源大战,能源恐慌,能源价格飙涨,通货膨胀,这是必然的结果。最后美国也好,欧洲也好,还是要通过与俄罗斯谈判,才能解决世界性的问题。
第三,俄罗斯还有其他一些杀手锏。比如说俄罗斯的军事工业,印度之所以这次之所以不制裁俄罗斯,在联合国关于谴责俄罗斯的决议中投弃权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印度军火50%从俄罗斯进口,特别是最先进的军火大都是从俄罗斯进口的。土耳其的军火也是从俄罗斯进的,也有从美国进的,这次也投了弃权票。军事工业是俄罗斯的杀手锏,一手是能源,一手是军工,还有农业的后发优势,这都是俄罗斯的独特优势。俄罗斯最重要的是控制了北极航道,北极通道的战略价值极高,资源储量相当大、相当丰富。随着天气变暖,冰雪融化,北极航道的价值会越来越高。所以,我个人认为,俄罗斯有一些杀手锏,再加上俄罗斯与中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贸易还是有保障的。俄罗斯需要中国的工业消费品,我们需要俄罗斯的能源、农产品,互相之间的互补性还是比较强的。中国因素也是俄罗斯能够挺过危机一个非常重要因素。
六、谁是俄乌冲突的输家和赢家
乌克兰是最大的输家。很重要的就是美国也好、北约也好,已经明确表态不派一兵一卒,不参战,所以乌克兰胜算的可能性不大。我个人认为,对整个战局走势的分析,乌克兰是最大的输家,它实际上是美国的一个炮灰、一个棋子,即使俄罗斯失利,乌克兰也拿不回克里米亚。俄乌第一次谈判,乌克兰提出的要求就是要求俄罗斯归还所有的领土,包括克里米亚,包括顿巴斯地区的明斯克和顿涅茨克,这些要求俄罗斯肯定是不会答应的。最终的结果可能会达到乌克兰去军事化,去纳粹化,保持中立,不加入北约,北约也已经明确说,不接受乌克兰加入北约。乌克兰要加入欧盟,实际上也很难,因为加入欧盟的国家是有标准的,对政府的赤字率、通胀率、经济增长率、人均收入水平都有统一的标准,乌克兰的人均收入水平是3549美元,还达不到加入欧盟的标准,所以目前加入欧盟也不太可能。我个人认为,建议乌克兰哪儿也不加入,保持中立,保持领土完整,早日回归和平,等于白打了一场仗,唯一的收获是提高了知名度,尤其是总统可以演世界男一号。
其次的输家是欧盟。当然,俄罗斯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还有接下来的全球制裁,后续的各种对俄罗斯的谴责与攻击,还会持续发酵。最大的赢家,现在看起来是美国,美国把战火烧到别人的领土上,把美元回流到自己的领土上,把欧洲的市场夺到自己手里,同时重新控制原来已经分裂,离心离德的欧洲和北约,给马克龙所说的"北约已经脑死亡"注入强心剂。特朗普曾经说,如果2020年他如果当选总统,第一个选择就是退出北约。舒尔茨2月份到俄罗斯去跟普京会谈的时候,也说北约应该解散。所以最大的赢家目前是美国,美国又通过俄乌冲突,把北约团结起来了,把北约作为他可以倚重的军事力量,也使欧洲对他的倚重程度提高。从长远看,美国鼓动和挑起战争,借刀杀人,把一个国家的收益建立在其他国家利益受损的基础上,通过这次冲突和血的教训,俄罗斯、乌克兰、欧盟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一定会重新认识美国,反对这样一个极端自私自利的霸权国家,美国会从一个暂时的赢家转向一个长久的输家。
中国站在道德道义的制高点上,坚持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秩序,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中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会进一步得到全球共识。中国既没有发动过战争,也没有挑动别人战争,中国呼吁世界和平,用行动维护世界和平。我们虽然两次投了弃权票,但是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反对鼓噪战争,反对挑动战争和火上浇油的态度是一贯的。所以,中国按照事情本来的是非曲直,力促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问题,在各个方面斡旋,中国对世界的善意、对各方的善意,会对世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中国一系列主张都是正确的,而且,中国通过与相关国家共建"一带一路",通过和贸易伙伴紧密合作,通过更为开放的政策,经济的稳定发展,正在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比如美国企业投资中国,目前已经有7万家美资企业,前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超过了7000亿美元,去年在中国市场销售额超过了8000亿美元,70%以上都处于盈利状态,50%以上盈利水平超过全球平均利润率。韩国企业、日本企业和各国企业,绝大部分都在中国的投资中获得了收益,并且不断的扩大投资规模。在中国有最好的投资环境,有完备的产业体系,还有各个层次的人才队伍的供给能力。
中国吸引世界各国的要素、资源、产业,作为一个大的平台,组合集聚,产生贸易流量和投资流量,但这不是中国自己一个国家和企业产生的,是所有在中国经营、生产、运营的企业,共同形成了中国强大的市场,而这个强大的市场,就是未来世界增长的强大动力,是在当前世界大乱局中最稳固的根据地。所以,这些变化对中国来说,既有挑战也有机遇,中国做对了,才能有大的机遇。在这个历史的关键时刻,我们目睹了世界精彩、激烈、复杂的大剧,我们不仅要探讨别人的问题,也要探讨我们自己如何应对危机,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做好,在历史的大变局中不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必须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不徐不疾,且行且珍惜,就一定能够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