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世界经济形势分析——国经中心举办第151期“经济每月谈”
- 时间:2022-04-28
- 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2022年4月20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简称“国经中心”)通过视频方式举办第151期“经济每月谈”,会议主题为“中国与世界经济形势”。会议由国经中心副理事长韩永文主持,国经中心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王一鸣,国经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平安证券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分别发表演讲。
王一鸣指出,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4.8%,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好于多数市场机构预期。但受国内新一轮疫情和俄乌冲突的叠加影响,二季度我国经济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俄乌冲突升级带来新的不确定性、美联储加息外溢风险逐步呈现、疫情多点频发造成需求恢复放缓、生产供给扩张受到新的冲击、市场预期重新转弱等新挑战。他认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是当务之急,要力保二季度经济增速重返5%以上,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奠定基础。为此,要合理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积极有效扩大国内需求,着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有效稳定市场预期,主动应对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努力实现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张永军认为,俄乌冲突使国际社会对全球经济展望更加悲观,特别是欧洲经济环境急剧恶化。欧洲和新兴市场国家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程度较高,如果冲突继续恶化,美欧对俄能源实行禁运,这些国家将会遭受俄罗斯能源断供的反制,经济大概率会出现衰退。此外,俄乌冲突严重影响全球供应链,全球供给恢复速度赶不上需求增长速度,将面临芯片、石油、天然气供应不足的风险,推升通胀水平。
张斌表示,今年一季度GDP实现4.8%的增速,距全年增长5.5%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不仅存在总量问题,也存在结构问题。控制疫情是恢复经济的首要任务,此外,还应积极帮扶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渡过监管政策磨合期,激发因房地产业低迷导致的购买力低迷,通过“双引擎”共同刺激我国经济发展。要降低企业负债成本,提升资产估值,增加有效需求;积极解决房地产业沉淀资产问题;继续优化完善监管政策。
钟正生认为,随着俄乌冲突持续加剧,海外结构性通胀压力骤增,国际粮食、原油、动力煤价格大幅上涨,逆全球化现象加剧,人民币汇率受到冲击。我国应继续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用好结构性工具,充分满足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需求,减轻银行资本压力,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基于当前政策判断,全年经济经济增速预计5.2%左右,经济仍能实现稳中求进。
演讲结束后,与会专家与媒体进行了互动交流。国经中心部分研究人员及会员单位、研究机构、企业和新闻媒体通过网络参加了此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