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经贸关系三十年回顾与展望——国经中心举办第156期“经济每月谈”
- 时间:2022-09-23
- 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2022年9月16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简称“国经中心”)通过视频方式举办第156期“经济每月谈”,会议主题为“中韩经贸关系三十年回顾与展望”。会议由国经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执行局主任张晓强主持,中国前驻韩国大使邱国洪,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部原主任张蕴岭(线上参会),国经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分别发表演讲。
邱国洪指出,中韩建交30年来,两国在政治、经贸和人文等方面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双边经贸合作在质量提升的同时,贸易额也实现了跨越式增长,这促进了两国就业和经济振兴,给东北亚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做出重要贡献。在总体向好发展的大环境下,中韩经贸也面临着新的问题,未来两国应进一步加强政府层面对接,建立综合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充分发挥两国各自优势,共同开拓新的合作领域,积极鼓励推动两国中小企业开展创新创业合作,盘活优质企业资源,为深化中韩经贸合作增添新活力。
张蕴岭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拥有较低劳动成本和庞大潜力市场的优势,韩国则期望将其产业对外转移。两国合作意愿强烈,加上政策相互支持,曾推动双方经贸合作出现高速发展,并为今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在中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中韩经贸关系快速增长受到冲击,两国间供应链系统不稳定性增加。双方应深化制度性对接,做实做细稳供应链的技术、功能层面工作,携手重建中韩企业合作信心。
张燕生认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韩要加强挂钩不脱钩、合作不对抗、开放不封闭的全方位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数字供应链和智慧物流合作前行。下一步双方合作应从微观层面、人文交流和改善民生出发,进一步提高对市场作用、企业作用和社会作用重视程度。双方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强强分工合作,强强错位竞争,强强差异化发展,通过加入RCEP等区域合作协定,共同把握全球经济重心东移的契机。在“双碳”背景下中韩两国还应共同打造绿色低碳合作新模式,探讨建立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共同研究网络,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
演讲结束后,与会专家与媒体进行了互动交流。国经中心部分研究人员及会员单位、研究机构、企业和新闻媒体通过网络参加了此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