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国经中心举办第157期“经济每月谈”

  • 时间:2022-11-07
  • 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2022年1026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简称“国经中心”)通过视频方式举办第157期“经济每月谈”,会议主题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会议由国经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毕井泉主持,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经中心副理事长宁吉喆,国经中心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王一鸣分别发表演讲。

 

 

 

宁吉喆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报告就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部署了五项重大任务。落实这些重大任务,需做好六个“结合”。一是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相结合,关键是要打通妨碍双循环的堵点、卡点,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二是扩大内需与结构优化相结合,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础上,把调结构与扩内需更好结合;三是质量提升与数量增长相结合,要把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量的合理增长放在重要位置,为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打下坚实物质基础;四是乡村振兴、城镇建设、区域发展相结合,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五是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相结合,要以经济转型为引导,进一步发挥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作用。六是高水平改革与高水平开放相结合,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王一鸣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长期探索实践和创新突破的成果,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他认为,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体现的是中国特殊国情,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强调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特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中国向世界的庄严宣示。高质量发展是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首要任务。未来,要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科技、教育、人才集成体系,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新的制度红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加紧密地同世界经济联系互动。

演讲结束后,与会专家与媒体进行了互动交流。国经中心部分研究人员及会员单位、研究机构、企业和新闻媒体通过网络参加了此次会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