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国经中心举办第161期“经济每月谈”
- 时间:2023-03-23
- 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2023年3月14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简称“国经中心”)通过视频方式举办第161期“经济每月谈”,会议主题为“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会议由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经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毕井泉主持,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经中心副理事长宁吉喆,国经中心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王一鸣,全国人大代表、TCL公司董事长李东生分别发表演讲。
宁吉喆指出,2023年,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宏观政策具有“积极性、稳健性、连续性、针对性、协调性”五个特点。一是“积极性”体现在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通过提高赤字率、适当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等方式,加大对扩大内需的政策支持。二是“稳健性”体现在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三是“连续性”体现在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四是“针对性”体现在要继续做好基层“三保”工作,进一步发挥直达机制的作用。五是“协调性”体现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社会政策要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王一鸣表示,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之年,需要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强顶尖科技人才培养,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二是要积极有效扩大内需。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鼓励发展多元化就业形态,提高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合理增加消费信贷,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等消费;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培育多种形式消费新业态。三是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激发企业投资热情,释放居民消费潜能,促进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四是要坚持推进高水平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培育数字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构建与国际高标准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体系。
李东生认为,未来中国制造业要进一步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加快推进转型升级,使中国制造的总体竞争力和水平尽快达到全球领先。面对全球经贸格局变化,中国企业要调整全球化方式,从单纯输出产品转变到输出工业产能,在全球主要的国家和市场建立起产业链,扎根当地发展。在推动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在为中国企业发展创造更大空间的同时,推动全球经济均衡发展。
演讲结束后,与会专家与媒体进行了互动交流。国经中心部分研究人员及会员单位、研究机构、企业和新闻媒体通过网络参加了此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