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圆桌交流会开幕致辞
- 时间:2023-05-25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张晓强
2023年5月24日
尊敬的彼得·德来斯代尔教授,
各位嘉宾:
热烈欢迎大家参加本次会议。在世纪疫情及其他因素影响下,中澳双边的面对面交流受到很大影响。现在,我们携手抗击疫情,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步入疫后复苏与发展的新阶段,急需各方面大力加强交流,加深互相理解,探寻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互利共赢的重点领域。
本次会议确定了 “气候变化,能源转型”和 “RCEP,区域合作”两大议题,我认为非常重要。这正是事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可持续共同发展的重大机遇。
应对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国际社会对控制碳排放、实现碳中和已经达成广泛共识,习近平主席在七十五届联大宣布中国将努力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作为世界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第一大国,中国的积极行动体现了大国担当。但是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并投入巨额资金。中国政府已明确,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时,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升至25%,风力和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超过12亿千瓦。近几年来,中国的可再生资源加快发展,至今年3月底,中国电力装机规模达到26.2亿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首次超过50%。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超过8亿千瓦,高居世界首位。中国有关机构测算,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需要投资140万亿元人民币(20万亿美元),欧盟能源转型委员会预测,要实现碳中和,全球需投入50万亿美元以上。这就要求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技术、装备与工程的同时,积极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据统计,到2023年3月末,中国绿色贷款余额达22万亿元(约合3.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8.5%,其中用于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三类的比重分别为44.6%、25.8%和14%(合计达84.4%)。3月末,中国绿色债券存量也达到1.63万亿元(约2300亿美元)的新高,其中2022年发行量超过1000亿美元。今后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以加快能源转型进程,但同时也要保证能源安全,保障民生和发展需要。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搞“小圈子”、“产业断链脱钩”。与此同时,世界多国仍然认为应该坚持多边主义,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2020年11月,东盟10国和中、日、韩、澳、新共15个亚太国家共同签署了《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定》RCEP,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2022年,中国与RCEP成员国经贸来往更加密切,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总额达到12.95万亿元(约合1.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3%,占中国同期外贸总额的31.2%。去年柬埔寨对RCEP其他成员国出口同比增长7%,推动柬埔寨当年经济增长约两个百分点。可以说,RCEP成员国均从RCEP合作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据IMF预测2022- 2028年,RCEP区域的经济增长额将达到13.3万亿美元,比美国和欧盟增量总和高17%;到2040年,东亚GDP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将由目前的30%左右提升至50%以上。以共享发展为突出特点的RCEP正在成为不断释放区域发展红利的重要载体,今后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立足区域发展需求推进RCEP高水平开放进程。
最后,我想讲一下中澳双边关系。2014年,习近平主席对澳大利亚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双方正式宣布中澳FTA谈判实质性结束。2015年12月这一协定正式生效。CCIEE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联合研究指出,中澳经贸合作,将从“矿业繁荣”走向“自贸繁荣”的新阶段。但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一批澳大利亚政客跟随美国歪曲事实,宣传中国威胁论,在涉台、涉港、涉疆和南海问题上一再干涉中国内政,这种错误举措理所当然遭到中国人民、企业和中国政府的坚决反制。我们注意到新一届澳大利亚政府已在反思并进行相关政策的调整。本月11日至13日,自2019年以来澳大利亚贸易部长首次访问中国。他认为,与中方的会谈是积极的,当前澳中关系出现积极势头,并已采取了一系列重要行动,如澳大利亚的煤炭和铜已重新进入中国市场,双方同意加强对话解决贸易争端问题,并表示,要开辟一条让澳大利亚与中国的贸易经济关系正常化的道路。我们希望,双方能切实落实中澳两国领导人去年在巴厘岛会晤重要共识,推动中澳经贸关系乃至科技、文化、教育等多领域的务实合作向前发展,为两国人民的福祉和区域和平稳定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