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

  • 时间:2024-09-10

来源:经济日报    时间:2024-06-21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王成仁

 

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强国建设需着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需以夯实教育基础、增强科技实力、加强人才支撑为核心要务,统筹资源、形成合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夯实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物质技术基础。

教育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和土壤,科技是集中体现人才价值,将教育成果传导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各环节的关键,人才是促进科技不断进步的动力,育才是教育事业的目标。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要把握人才这条主线,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将教育成果和人才价值融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当中,再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反向牵引教育和人才工作。

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紧密结合国家需求培养多梯队人才。加快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重视启蒙教育启迪少年科技梦想,依托义务教育培养人才科技志向,依靠高等教育夯实科技人才底座。协同推进大众教育、职业教育、精英教育,适应不同行业、不同技术、不同领域人才需求,培养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和高精尖科技人才。瞄准重大科学领域,建设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学,培养有国际水准的高层次人才,提高基础科研水平,增强源头创新能力。

二是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提升教育对基础研究支撑力度,培育国家急需的科研人才。深入挖掘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基础理论需求,引导高校院所加强基础攻关,建立从理论到实践的人才培养体系。增强教育与科技之间的黏性,以高质量科研成果为基础,以高校师生创业活动为源头,以小而精企业为主体,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科技园。搭建高校院所技术转移转化平台,优化师生、院校、企业间利益分配机制,集聚风险资本、技术和中介服务等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实践中培育和壮大科技人才队伍。

三是创造适宜人才成长的良好生态,夯实教育之基、科技之本。着力扭转教育评价中的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流动的工作机制,创造高校师生自由开放、专心研究的良好环境。充分肯定研究人员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强化体现智力劳动价值的分配导向,让科技人员在创新活动中得到合理回报,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四是聚焦产业和市场需求,发挥教育科技人才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以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为基础研发和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提供支撑,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良性互动。深入挖掘产业和市场需求,引导上游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促进人才要素高效流动,切实做到供需对接、产学研用一体推进。强化企业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重要基础研究的咨询作用,支持企业既做出题人、又深度参与答题过程,提高科技创新成果的适用性和转化效率,做到教育发展有实效、科技创新有目标、人才培养有方向、产业发展有底气。

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充分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强化高素质人才培育,不断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进而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未来,需继续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畅通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再到产业链现代化的完整链条,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具体产业和产业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推动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