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新立:走出去战略要放大“委内瑞拉模式”

  • 时间:2010-09-01
 

应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的邀请,2010年5月,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下称“国经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带队,一个由国内10个单位31名专家组成的中国咨询顾问团队前往委内瑞拉。在经过18天的实地调研考察之后,咨询顾问团队为委内瑞拉提供了一个综合发展规划和九个专项发展规划。咨询顾问团队同时做了另一件事,即根据委内瑞拉的资源情况,做了资源还款能力评估,以实现互利双赢。

在郑新立看来,中国与委内瑞拉的合作广泛,尤其是在2010年中国为委内瑞拉提供的期限10年、总额相当于200亿美元的融资贷款中,有大约一半的贷款是人民币贷款,达到700亿元人民币。这是一个对外合作的创新,中国“走出去”已经创新出了一个“委内瑞拉模式”。

30年改革开放是中国努力全球化的过程,但这更主要是一个“引进来”的过程,而“走出去”则是中国主动的全球化。这不仅表现在商品贸易领域,更表现在金融、货币、投资、模式等更多层面。在中国规模巨大的对外投资头寸表中,简单的外汇储备金融投资依然占据高达70%的比例。在投资领域,到2007年外商直接投资在国内的余额约7400亿美元,但中国对外投资规模刚超过1000亿美元。

在金融层面怎样更好地做一个债权人,在实体经济层面怎样更好地实现能源资源保证和过剩产能输出,则是中国“走出去”的双向核心。中国与委内瑞拉的合作,在这两个层面以及更高的发展模式输出层面上,都在发挥积极的探索、示范意义。《第一财经日报》日前专访了郑新立先生,请他详解中国“走出去”以及“走出去”的“委内瑞拉模式”。

一、怎样“一箭四雕”

第一财经日报: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你如何看待“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

郑新立:“走出去”战略提出已经十几年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显得更加迫切。

金融危机对我国最大的冲击是外贸出口。对美欧日等传统市场的出口,在近期内难以恢复到危机之前的水平。而且,发达市场的贸易保护主义在加强,贸易摩擦在增加。因此,中国需要开辟多样化的新市场,创造新的区域性出口增长点。

此外,中国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如果大量购买美国国债,一方面收益率不高,另一方面要承担汇率贬值的风险。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新的投资途径,获得更高的回报。例如把外汇货币储备转化成能源资源等实物储备,以规避国际金融风险。

第一财经日报:“走出去”战略对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有何好处?

郑新立:目前,中国经济有两个“包袱”,一是外汇储备多,二是工业产能过剩。这两个问题孤立起来看都是“包袱”。外汇储备越多,安全性和增值要求带来的压力就越大。工业产能过剩,目前制造业开工率一般只有60%~70%。但如果把这两个问题结合起来考虑,就会形成一种“走出去”的优势。利用外汇储备增加海外投资,带动工业企业到海外投资设厂,增加出口。这种做法可以起到“一箭四雕”的功效:

第一,可以突破经济发展面临的两大瓶颈,即能源瓶颈和技术瓶颈。通过海外投资,获得更多的资源勘探开发权,建立稳定的能源供应渠道,满足中国发展对能源的长期需求。此外,通过并购海外具有科技资源的企业,可以增强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

第二,创造出口需求,使出口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从区域角度讲,通过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出口,可以弥补对发达国家出口增长缓慢带来的影响。另外,出口的结构上,可以带动国内机器设备等制成品的出口。通过资本输出,还可以带动商品劳务输出。

第三,有利于外汇储备的安全。通过海外投资,把货币储备变成资源物资储备。例如投资国外优质的基础设施项目,可以具有长期增值的效应。

第四,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目前我们不仅可以给国外提供外汇贷款,还可以提供人民币贷款。例如4月份与委内瑞拉签订的“石油换贷款”协定中,中方给委方提供200亿美元的大额融资中,有100亿美元是以700亿人民币的形式提供的。委方也愿意使用人民币,因为与美元和欧元相比,人民币还是很稳定的,有升值的趋势。这一举措是种互利共赢的合作方式。委内瑞拉是中国扩大人民币海外贷款的突破口。

这种模式可以推广到中南美洲各国,例如玻利维亚、阿根廷、巴西、古巴和厄瓜多尔等,再进一步推广至东南亚、中亚和非洲。提供人民币贷款,使用人民币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

二、给委内瑞拉做国家发展规划咨询

第一财经日报:据了解,中国5月份派遣了一个顾问团队访问委内瑞拉,你是团队的总顾问,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次访问的情况?

郑新立:应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的邀请,我们组织了一个顾问团队,前往委内瑞拉,为其提供发展规划咨询。这个团队包括国内10个单位的31名专家,经过18天实地考察调研,为委内瑞拉提供了一个综合发展规划和九个专项发展规划。

第一财经日报:是哪10个单位?

郑新立:除了国经中心,还有一些政府部门和企业机构,包括住建部住宅建设司、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国家外汇管理局以及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中冶科工集团、中石油、中石化、中金黄金公司、中水电投公司等,都是总经济师、工程师、研究员等专家。

第一财经日报:综合发展规划和九个专项发展规划各自是怎样的领域?

郑新立:九个专项规划,是分别设计物价稳定、汇率改革以及矿产、石油化工、交通、工业、农业、住宅等领域的专项规划。

综合发展规划包括3年内稳定物价的方案和6年经济计划,怎样改善委内瑞拉投资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并提出了委内瑞拉应当发展四大支柱产业:石油化工、采矿业、消费型工业和房地产业。

委内瑞拉国土资源丰富、光热水条件优良,非常适合发展农业。但可惜由于各种原因,委内瑞拉的农业发展程度不高。委方希望中国能帮助它们进行农业开发,建立消费型工业。另外我们建议委内瑞拉建设一个国际贸易中心、制造业加工基地、物流展销基地,作为拉动委内瑞拉投资贸易的桥头堡,并将市场扩展到中南美广阔的地区。

我们提出的四个产业,都立足于当地的资源和市场需求。比如住宅建设,尽管委内瑞拉人均收入已近7000美元,但老百姓住房的条件很差。在首都加拉加斯,有400万人住在山上自己盖的贫民窟里,没有任何公共设施。所以住房急需改造,房地产业可以成为它们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这四个产业都立足于资源和市场需求,加上技术和资金的投入,把当地劳动力、资源和市场结合起来,很快就会成为拉动委内瑞拉经济发展的四台发动机。如果真能按照这个方案施行,未来10到20年时间里,委内瑞拉像中国一样保持8%的经济增长速度是没有问题的。

三、能否借鉴中国经验?

第一财经日报:你认为委内瑞拉能否接受中国发展的经验?

郑新立:拉美是新自由主义的“重灾区”,委内瑞拉此前受新自由主义的影响,经济发展遭受严重破坏。上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南美经济发展平稳,物价稳定,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上世纪80年代后,新自由主义在南美传播开来。跨国公司不仅控制了南美各国的资源开发,还控制了它们的主要工业产业和银行。

金融领域是一国的经济命脉。在新自由主义的浪潮下,南美各国的主体产业被跨国集团控制,本国老百姓只能生产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从事一些简单的服务业,为跨国公司提供零部件和原材料,民族工业没有发展起来。银行业被跨国公司控制,就等于失去了进行宏观调控的主动权。本国人以拥有外汇为荣,本国的货币在本国没有信誉,导致大量的投机行为和恶性通货膨胀。历史上委内瑞拉最高的通胀率达到90%多,现在也还有30%。

可以说,南美国家尝尽了自由主义的苦头,对新自由主义深恶痛绝。目前委内瑞拉等国的政府实际上代表了中低收入者的利益。它们觉得中国30年的发展经验更适用于它们。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发展了自己的民族工业,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外汇致富能力。南美各国非常佩服中国的发展经验,希望借鉴这些经验,引进中国的资金和技术,再加上中国的市场,为南美各国发展创造机遇。

委内瑞拉查韦斯政府与中国发展投资贸易的意愿非常强烈。我们这次为委内瑞拉提供的咨询,也是为了让委方利用好中方提供的大额融资。我们提供的既有中期发展咨询,还有九个专项咨询规划。我们完成了一次高水平的咨询任务,以中国的经验看待委内瑞拉的发展,是对中国经验的成功应用。下面还将进一步深化,具体到重点项目上。查韦斯总统非常重视我们的咨询意见,并带领政府主要官员听取了我们的报告。

第一财经日报:你刚才提到委内瑞拉非常重视中国的发展经验,那双方将怎样进一步推进合作?中国将怎样利用和委内瑞拉的合作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

郑新立:接下来,委内瑞拉副总统还将带领政府各部门和企业负责人访问中国,和我们再进行对接。我们也会推荐委方代表团到各地访问。

我们向委内瑞拉提供咨询建议,但也不会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强加于它们。我们希望咨询建议和我们的资本、技术、设备及软件输出,能够帮助委内瑞拉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委内瑞拉具有优质的资源,我们则鼓励中国企业去那里投资。查韦斯总统对此表示欢迎,并且表示可以将中国的企业推荐给南美其他国家。

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已经到来,中国政府也给予大力支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内已经饱和,在国际市场上也可以说是“所向披靡”。但仅靠商品输出,容易碰到贸易壁垒,再加上运输距离远,成本会更高。中国企业可以考虑在当地设厂,通过在当地承接一些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也可以成功带动我国制造业出口。例如我们准备为委内瑞拉建一条400多公里的铁路,还准备为阿根廷建一条1000多公里的铁路。这么大的项目,对我国的铁路制造、钢铁及劳务输出,都是一个巨大的带动。

中南美洲和非洲的资源很丰富,所以中国企业面临的机会还很多。中国企业要想办法“走出去”,并逐步成为一个跨国公司,进行国际化经营。政府会在外汇方面给予支持,驻外机构也会在当地提供各方面支持。

四、商业银行要发挥更大作用

第一财经日报:作为中国智库,国经中心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将发挥哪些作用?

  郑新立:国经中心在考虑和国家开发银行(下称“国开行”)合作,成立一个咨询公司,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揽子的支持,通过咨询业的走出去,带动中国企业走出去。这个咨询公司将依托商务部和外交部的驻外机构,邀请一些老大使和参赞作为特约咨询员,依靠他们的网络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服务。

野村作为日本最大的智库,曾提出过一个“双头鹰”的战略,即一方面搞研究,一方面提供咨询,用研究成果支持咨询。野村最大的成功,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为推动日本企业走向国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野村和企业共生共享,发展得很好,我们准备成立的咨询公司也将采用这种模式:一方面进行宏观经济研究,为宏观决策提供咨询,另一方面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咨询支持。例如,我们将进一步考察委内瑞拉的投资环境,主要是考察它们的资源潜力,判断其是否具有还款能力,考虑如何把对委内瑞拉的人民币贷款模式推广到其他国家。

第一财经日报:目前人民币海外信贷主要是通过中国银行、国开行和进出口银行进行,未来这种渠道可以怎样拓展?

郑新立:还是通过银行机构比较好,以前海外贷款业务主要由中国银行和进出口银行来做,后来国开行积极介入这一业务,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其海外贷款规模已超过中国银行,也远超进出口银行。目前国开行的海外贷款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主要是通过大额的资源开发性贷款。

我们可以通过商业银行走出去,扩大人民币海外贷款,来支持企业走出去。国家应该赋予其他商业银行外汇贷款的职能。现在外汇都集中在国家外汇管理局,由于人才缺乏,难以有效管理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

银行方面贷款有一套内控机制,可以考虑将一部分外汇储备的额度授予商业银行,鼓励银行走出去,在海外设立网点。一些商业银行对中国民营企业的资质和各方面情况都比较熟悉,能更加有效地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

第一财经日报:你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有什么具体建议?

郑新立:我觉得可以多去第一线考察,深入到投资对象国,与已经在当地投资的企业多交流。另外,也希望年轻人多学点外语。人才是第一位的。目前到委内瑞拉去的年轻人不少,干得也非常好。但还是很缺人才,尤其是很缺懂西班牙语的人才(拉美通行西班牙语)。中国企业走出去,年轻人大有可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