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第一期 直面国际国内挑战 实现我国经济自主发展

  • 时间:2012-01-16
  • 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摘要】2012年1月14日上午,在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以下简称“国经中心”)主办的中国经济年会(2011-2012)上,相关政府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围绕 “直面挑战 创新发展”议题,剖析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研判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稳中求进”建言献策。

一、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剖析

国务院原副总理、国经中心理事长曾培炎指出,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全球贸易增速回落,西方国家债务危机严重,国际金融动荡不安,各类风险纷至沓来。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还会上升。发达经济体遇到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困局,新兴经济体面临经济下滑与通胀双重压力。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经中心执行副理事长张晓强认为,美国主权债务负担沉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由边缘国家向核心国家扩散,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势将放缓。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刘鹤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三个特点。一是本次危机之后经济全球化高涨期相对告一段落,全球经济进入相对低迷期,经济结构调整将是各国发展的重要基调;二是我国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三是很多人期盼的全球经济转折出现。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前所长谷源洋预计,2012年美国将继续保持宽松货币政策,经济复苏势头将略有增强,增长率大概会在2%左右;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将陷入零增长或轻微衰退困境;日本经济增长有可能超过2%;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表现虽好于发达国家,但“南高北低”的格局没有改变,面临的风险增多。

二、对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的研判

曾培炎指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然很突出,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金融、房地产等领域存在着潜在风险。刘鹤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好时机,各级政府要转变过度依赖出口和粗放投资的发展模式,使经济加快回到自主增长的轨道。张晓强预测,2012年特别是上半年,出口形势将比较严峻。在劳动密集型行业,我国面临着发展中国家要素成本低的挑战。根据面临的严峻形势,国家初步确定今年的外贸进出口预期目标为增长10%左右。

三、关于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建议

中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国经中心副理事长戴相龙指出,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必须解决好几个突出问题:一是完善金融服务组织体系,更加有效地支持不同经济的发展;二是发展直接投资,提高社会资本形成能力,促进企业降低资产负债率;三是提高货币政策执行水平,努力稳定币值;四是稳步推进促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为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和企业扩大进出口创造条件。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表示,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是商业银行必须遵循的本质要求,支持中国经济、中国实体经济的全球化是中国银行业的职责所在,中国银行业必须走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和跨境发展的道路,着力建设全球金融服务的能力。为此,中国银行业必须着力建设全球服务能力、全球管理能力和全球支持能力。

四、关于扩大内需的建议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国经中心执行副理事长厉以宁指出,当前扩大内需须注重十大问题,一是扩大内需主要指扩大民间消费;二是扩大民间消费是一个渐进、持续推进的过程,不能靠一时突击;三是将以投资拉动为主转变为民间消费为主的经济增长,其间必须要有过渡,即必须经历从投资和消费并重的阶段;四是扩大内需当前主要是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五是扩大内需必须先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后顾之忧,即实现城乡社会保障的一体化;六是要让农民有财产性收入,这是扩大民间消费的一个重要途径;七是鼓励各类民间创业、兴办小微企业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方法;八是让社会垂直流动,保持上下流动渠道畅通,这是促进居民收入增加的重要手段;九是没有一定的投资推动不了民间消费,特别是要增加教育投资;十是要逐步改变对奢侈品的认识,降低奢侈品进口关税。

(会议简报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