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第二期 创新合作理念 拓展合作范围

  • 时间:2012-08-08
  • 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摘要】2012年7月19日,第三轮中美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举行了高官圆桌讨论,主要议题是“中美双边经济与商业关系现状”和“中国和美国经济结构调整对商业的影响”。科技部副部长王志刚、美国商务部助理部长妮可·兰姆-黑尔、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董事长傅成玉、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劳拉·泰森分别进行了演讲,多位嘉宾参与了讨论。

一、积极促进中美科技合作,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推动中国建立创新型企业

中国科技部副部长王志刚指出,中国科技资源总量稳步增长,近五年来,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实现每年20%以上增长。中国的科技创新成果大幅度增长,中国发表科学论文居世界第二位,发明专利授权量居世界第三位,申请国际专利增速排名位居世界前茅。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创造、推广应用有新进步,2011年中国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30%,2011年技术交易量增长62%。2011年中国知识产权法律纠纷审议率提高30%。王志刚表示,中美两国科技合作发展很快,目前,共同发表科研论文方面,美国科学家已经成为中国科学家最大的合作伙伴群体。2010年,中美成立了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在清洁能源汽车、建筑节能、清洁煤等领域,组建了产学研联盟,环境保护、公共健康、基础研究方面的合作也在顺利进行,推动了中美贸易发展。

美国商务部助理部长妮可·兰姆-黑尔认为,创新型企业对于创造就业和经济发展都非常重要。中国要想建立创新社会,必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并在地方层面予以严格执行。中国需要在创新机制方面进行改进,增加政府透明度,建立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中国政府还要对所有企业给予公平待遇,为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环境,并且使得社会各界形成一个创新的文化,能够包容失败。

二、建立中美经贸互信,消除对中国国有企业误解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董事长傅成玉指出,中国国有企业与美国企业发展历史不同,容易被西方的政治家、媒体和企业界误解,但目前中国国有企业在企业架构和管理机制上,与西方公司没有本质区别,而中国国有企业需要向政府缴纳更多税费。中美两国需要在这个问题上增进了解,建立互信,才能扩大双边合作和利益。中国企业应该增加透明度。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楼继伟表示,中国国有企业不是欧洲过去的国有企业,其经营方式与公平竞争的商业实体企业相同,中国政府并没有给予国有企业太多优惠。

三、创新合作理念,拓展合作领域,实现中美经济双赢

傅成玉认为,中美双方可以实现竞争性合作,双方关系不是零和游戏,合作可以实现双赢。中美两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给双方经贸关系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双方都要转变合作理念,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共赢的经济、贸易、投资合作关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席劳拉·泰森欢迎中国投资者赴美进行投资,帮助美国改进日益陈旧的基础设施。中国远洋运输集团董事长魏家福表示,中美在服务贸易领域有广阔的合作前景,可以在航运、金融、保险等方面实现具体合作。中国建设工程总公司董事长易军希望把中国的资金和技术带入美国市场,投资基础设施。楼继伟表示,希望美方代表通过各自渠道,向国会议员施加影响,避免两党在财政悬崖问题上发生过多争执,以国家和全球利益为重,以免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造成过大影响,避免国际金融市场产生巨大波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