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第四期 强化战略互信 共同推进中美贸易投资关系

  • 时间:2012-08-08
  • 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摘要】2012年7月19日,第三轮中美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举行了“共建21世纪中美贸易和投资关系”分组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曾培炎和美国全国商会会长多诺霍参加了讨论。与会代表就强化中美战略互信,共同推进中美贸易投资关系以及实际推进具体措施达成共识。

一、强化战略互信是推进中美贸易投资关系的基础

首先,战略层面上讲,中美缺乏战略互信。博鳌论坛秘书长周文重认为,美国政府目前贸易政策重点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想用一个更高阶段、标准、劳工要求等美国占优势的贸易安排,对付自由贸易安排;在对华贸易中,较多采用限制、管制措施。美国前贸易谈判代表查琳·巴尔舍夫斯认为,美中都对自由贸易协议(FTA)持较为急躁的情绪,但双方都把对方排除在自己所属的FTA之外。这决不是偶然。美国前商务部长卡洛斯·古铁雷斯则提醒中国同行认真思考,为什么中美贸易战不是好的政策,但却是美国政客每每拿来做秀的好政治。这可能意味着,中美缺乏战略互信有一定的民众基础。

其次,宏观层面上讲,中美相互投资规模与贸易规模很不对称。中投公司董事长楼继伟认为,相比双方贸易来说,中美直接投资少得可怜,特别是中国对美的直接投资。去年中国对美投资仅占美国对中国投资的1/10左右。周文重认为,中美两国过去主要是单纯的货物贸易,现在已进入了货物贸易和相互投资并重的阶段。在新情况下,中美要建立一种兼顾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新框架。美国史带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汉克·格林伯格认为,美方在中国金融领域投资人士普遍抱怨投资受到上限限制。

第三,技术层面上讲,美方长期对中方存在高技术禁运措施,存在着贸易投资法律措施障碍。周文重指出,第三轮中美战略和经济对话之后,美国不仅没有做出有关放宽对中国技术管制的决定,还在其《战略贸易许可例外规定》中依然将中国排除在可以享受贸易便利措施的国家和地区之外。汉克·格林伯格认为,美国联邦政府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干预阻碍了中方在美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应当通过议会调整联邦法律。楼继伟认为,美国社会和政府对中国投资持极大警惕态度。

二、务实选择突破口是推进中美贸易投资发展的关键

中美双方代表一致认为,应当选择切入口,务实推进中美贸易和投资发展。汉克·格林伯格认为,虽然今年是中美两国政府换届年,但两国智库还是要做点事情,切实推进中美贸易和投资发展。对于推进中美贸易和投资工作的重点,双方代表也发表了意见。周文重认为,美国企业界从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一直是促进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力量。现在需要做双方政府的工作,重点要做美国政府的工作。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宇燕认为,美国要向中国释放确定的信号,避免误导中美贸易投资发展方向。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侃如认为,美国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是不对的。会议之后,我们双方应当向奥巴马政府建言,推进放宽对中国高技术出口限制,这符合美国利益。中国可更有效地、坦诚地、务实地向美国解释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到底存在多大的灵活性,哪些事情可有效落实,哪些事情很难落实。这可帮助建立双方战略互信。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魏建国认为,对话会可以考虑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发表一个共同声明,促进中美双方贸易投资发展。汉克·格林伯格和楼继伟建议,创造条件推动双方FTA谈判,推动两国政府签署投资保护协议。

三、商讨建立工作组,务实推进中美贸易投资关系

在多诺霍会长等美方代表建议下,双方就下一步行动议程达成一致,商谈建立“二轨”框架下的工作组,落实会议达成的共识,进一步推进中美贸易和投资关系发展。多诺霍会长建议,中美各自指定工作小组成员,形成定期开会机制。工作小组代表各自国家,按照明确的议程负责收集议题、沟通汇报等工作。

曾培炎理事长对多诺霍会长的提议表示赞成,认为中美互信是双方的事情,建立互信需要一个过程,多做沟通十分有意义;双方对话要找准切入点,对于双方达成共识的议题,双方可以向有关当局、议会、政府建议采纳。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促进中美互信的过程。这需要中美双方提出各自关切并有可能形成共识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经过双方讨论达成共识,适当时候可以发表一个共同声明,供外界了解这些共识,给社会、政府发出积极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