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通讯》2012 第3期

  • 时间:2012-09-03
  • 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目   录

工作动态

曾培炎会见韩国驻华大使李揆亨············································· (2)

曾培炎会见德国贝塔斯曼集团主席利兹·摩恩女士············· (4)

郑新立会见新西兰基督城市长鲍勃·帕克····························· (5)

魏建国会见美国国务院全球政府间事务特别代表刘易斯····· (5)

国经中心举办第三十四期“经济每月谈”活动····················· (6)

国经中心举办第三十五期“经济每月谈”活动····················· (7)

国经中心与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7)

国经中心与江苏省淮安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9)

国经中心与哈佛商学院成功举办圆桌研讨会························· (9)

专家论点

魏礼群:社会体制改革是深刻的社会变革··························· (10)

郑新立:科学调控护航“稳增长”······································· (13)

国际交流······················································································· (16)


[工作动态]

曾培炎会见韩国驻华大使李揆亨

2012年6月5日上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曾培炎会见韩国驻华大使李揆亨。国经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魏建国、韩国驻华公使郑永禄等在座。

曾培炎理事长感谢今年4月在韩国首尔出席“东北亚名人会”和“中韩经济合作与展望高层论坛”期间韩方给予的周到接待。他指出,近年来中韩两国在经贸合作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中韩启动了自由贸易区谈判,对两国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两国应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区。曾理事长应询介绍了对当前世界和中国经济形势的看法。

李揆亨大使感谢曾理事长赴韩出席中韩经济合作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说,认为中日韩三国应启动自贸区谈判。中韩两国开展自贸区谈判对彼此有利,韩国将集中力量推进中韩自贸区建设,并力促谈判早日完成。韩国也将进一步在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等方面改善工作,着力推动中国企业到韩国进行投资。未来也将继续推动韩国企业到中国进行直接投资。

曾培炎会见德国贝塔斯曼集团主席利兹·摩恩女士

2012年6月5日上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曾培炎会见德国贝塔斯曼集团主席、贝塔斯曼基金会副主席利兹·摩恩女士。

摩恩女士和戈斯先生分别详细介绍了贝塔斯曼基金会以及其亚洲战略,包括关于全球转型发展指数、建立非盈利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中国直接投资等研究情况。表示亚洲特别是中国在全球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贝塔斯曼基金会将致力于推动亚洲与欧洲之间的了解与交流。

双方同意,两个智库间就双方感兴趣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

郑新立会见新西兰基督城市长鲍勃·帕克

2012年5月11日上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会见新西兰基督城市长鲍勃·帕克。国经中心副秘书长陈永杰、交流部部长许朝友、新西兰坎特伯雷省发展局亚洲部主任冯跃进等在座。

帕克市长详细介绍了地震给基督城带来的损失以及灾后的重建情况,表示重建后的基督城将具有强大的抗震能力,以绿色科技、可持续发展为主。帕克市长感谢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地震后对新西兰给予的支持帮助,希望中国企业能够积极参与基督城重建工作。

郑新立常务副理事长简要介绍了国经中心的基本情况,详细询问了外国公司参加基督城灾后重建的领域和投资方式。他表示,帮助中国企业走出是国经中心的一项重要职能,希望双方将来能够增加交流,让中国企业通过承担工程参与到基督城的重建工作中。同时,中新投资应该是互利双向的,新西兰在农业、林业和畜牧业方面有很多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欢迎新西兰企业来华投资,从而带动双边贸易。

魏建国会见美国国务院全球政府间事务        特别代表刘易斯

2012年5月2日下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魏建国会见美国国务院全球政府间事务特别代表瑞塔·刘易斯(Reta Lewis)女士。国经中心交流部部长许朝友、研究部副部长张永军等在座。

刘易斯女士表示,她的工作职责主要是推动美国州政府与外国省级政府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省州之间的相互贸易与投资。中美省州之间交流合作发展很快,潜力也很大。此行来华除参加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外,还将访问中国东北地区,推动该地区与美国东北地区的合作。她希望国经中心能在促进两国省州之间的合作上发挥推动作用。

魏建国副理事长简要介绍了国经中心的基本情况,表示愿利用中心有关平台帮助中美省州建立联系,开展合作,推动中美地方层级互利共赢经贸关系深入发展。

国经中心举办第三十四期“经济每月谈”活动

2012年4月18日上午,国经中心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办第三十四期“经济每月谈”活动,本期主题为“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国经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主持了本次活动。

围绕本次主题,国经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先后发表演讲。与会专家分析了一季度的经济形势和特点,以及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和挑战,并对下一阶段宏观调控政策取向提出了建议。

演讲结束后,专家们回答了听众和媒体提出的有关问题。国经中心部分研究人员及来自会员单位、媒体的人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国经中心举办第三十五期“经济每月谈”活动

2012年5月17日上午,国经中心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办第三十五期“经济每月谈”活动,本期主题为“证券市场改革与发展”,国经中心副秘书长曹文炼主持了本次活动。

围绕本次主题,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刘克崮,中国人民大学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徐洪才分别发表演讲。与会专家梳理了证券市场制度的发展脉络,分析了证券市场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指出了未来证券市场发展应把握的方向,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演讲结束后,专家们回答了听众和媒体提出的有关问题。国经中心部分研究人员及来自会员单位、企业、研究机构和新闻媒体的人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北京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签署    战略合作协议 共同推进全球智库北京集聚区建设

2012年6月19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确立战略伙伴关系,共同推动国经发展投资基金在京拓展业务,携手建设“全球智库(北京)集聚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曾培炎,执行副理事长魏礼群出席签字仪式。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王春正,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分别致辞。

根据协议,北京市政府与国经中心将推动国经发展投资基金在京拓展业务,共同选择一批具有实验性质的重大投资项目,包括绿色城镇综合试验项目,城市轨道交通、水务和节能环保项目等。双方还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在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建设“全球智库(北京)集聚区”,通过适当优惠政策吸引各国知名智库集聚北京,形成智库的集聚效应。

王春正致辞说,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我国是政府与智库合作的一个创举,不仅有利于发挥各自职能,取得显著协同效应,也有利于推动我国政府决策体系进一步科学化、现代化。双方积极推动设立国经发展投资基金,将共同推进北京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双方携手建设“全球智库(北京)集聚区”,将不断提升北京在全球经济政治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使北京成为汇聚人才和进行决策交流的国际中心。

郭金龙致辞说,北京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全力推动科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既有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也面临着城市化、国际化进程加快带来的挑战与考验。这迫切需要我们更加重视改革发展的战略研究和政策的顶层设计,需要我们更好地把握全球经济科技发展大势、把握城市发展的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我们将认真履行战略合作协议,与国经中心携手合作,完善协调机制,全力支持“全球智库(北京)集聚区”建设,支持国经发展投资基金在京拓展业务,共同为服务国家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作出更大贡献。

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吉林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共同签署协议。北京市政府秘书长孙康林,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秘书长张小冲出席。

国经中心与江苏省淮安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5月10日,国经中心与江苏省淮安市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出席签约仪式的有:国经中心执行副理事长王春正、副秘书长曹文炼、研究部副部长,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淮安市委常务、常务副市长王正喜等同志,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主持签约仪式。曹文炼和刘永忠分别代表双方致辞,曹文炼和王正喜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会前,王春正同志会见了淮安市党政机关及各部门领导。国经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参加了招待午宴。会后,咨询研究部着手制定落实双方战略合作协议的具体工作安排。

国经中心与哈佛商学院成功举办圆桌研讨会

2012年6月21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与美国哈佛商学院合作主办圆桌研讨会,就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和全球化背景下政府创新政策的选择问题,进行了深入友好地交流讨论。国经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与会致辞,国经中心副秘书长陈永杰主持第一时段研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企业家和研究机构的学者参加了对话。哈佛商学院前任高级副院长沃伦?麦克法兰偕同10余位哈佛商学院教授赴会研讨。这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与哈佛商学院首次就中美经贸投资与创新问题展开深度对话。

[专家论点]

社会体制改革是深刻的社会变革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 魏礼群

本次论坛以“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与推进科学发展”为主题,对社会体制与科学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提出思路和对策,这不仅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要求。在当代中国,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就是更加注重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需要加快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一般来说,社会体制是一种社会治理的方式和制度安排,也是一种社会行为的规范,决定着人的社会关系、行为准则和社会运行。我们现在讲的社会体制改革,有着特定的内涵和范围,就是构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相一致的社会体制。我国现行的社会体制总体上是符合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些年来也进行了许多改革探索,但仍存在着不少缺陷和问题,主要是:社会管理的理念、组织、形式、手段、方法不适应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特别是社会结构、利益结构多层次、多元化和互联网新兴媒体异军突起出现的新情况、新挑战、新要求;政府、社会、企业、中介机构的社会管理职能不清,关系不顺;社会管理的体系、制度、机制不健全,难以有效发挥应有作用。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行社会体制改革。唯有如此,才能全面推进社会建设和加强社会管理,提高现代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整体设计、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地方特点、时代特征的社会管理体制新模式。为此,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一些重要关系:一是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即政府行政管理与多元社会治理的关系;二是条条和块块的关系,即中央(部门、行业)与地方的关系;三是民生和民主的关系,即改善人民生活与发展民主政治的关系;四是德治和法治的关系,即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建设保障的关系;五是社会体制和其他体制的关系,即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与推进其他体制改革的关系。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应当把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同实现长远目标结合起来,按照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体要求,着眼于维护社会秩序、激发社会活力、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二是扩大公民参与和社会协同功能,三是拓展群众权益保障机制,四是健全各类人群服务管理机制,五是加快社会规范建设,六是构建虚拟社会管理制度,七是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八是完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

经济体制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社会体制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任务艰巨繁重。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许多重要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而任何一个重要问题都没有简单的答案。我们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善于总结,努力为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促进科学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

   (来源:《社会科学报》 2012年6月25日)

科学调控护航“稳增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郑新立

“当前,关键是要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根据形势变化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大预调微调力度。”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

他强调,经济结构需要在发展中调整,需要通过增量来调整。没有一定的速度支撑,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就会很困难。为此,更加突出稳增长,对宏观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着力点1:三大杠杆紧密配合

“在总的宏观调控方面,计划、财税、金融‘三大杠杆’紧密配合,这是上世纪90年代我们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功经验。”郑新立告诉记者。

计划确定调控的方向和目标,以及重点投资的方向、需要启动的重点项目;财税政策根据计划确定的方向,发挥杠杆作用,该补贴的补贴,该贴息的贴息,该减税的减税;再通过财税杠杆带动金融信贷,哪个项目该贴息,哪个行业该贷款。通过计划、财税、金融三者的调控,又可以带动民间资金的投入。“三大杠杆”紧密配合,才能把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的政策紧密结合起来,既增加供给,又扩大需求,以财政资金引导银行资金、社会资金的投向。

郑新立认为,当前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间的关系,只有计划、财税、金融“三大杠杆”紧密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够发挥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的有效性,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的完善。

着力点2:“三驾马车”协调发展

稳增长要立足于扩内需,主要是扩大消费需求。郑新立认为,扩大内需,需要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调发展,消费要扩,投资要稳,出口也要稳,尤其要处理好投资与消费、公共服务与居民消费、内需与外需的关系。

扩消费,要处理好公共服务与居民消费的关系。郑新立表示,当前,要重点扩大公共服务消费,尤其是在人民群众有很大需求而供给又不足的民生领域,要加大支出规模,如修建幼儿园、敬老院等,要通过政府引导,民间投入,来满足广大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房地产业对消费的促进作用也很大。要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土地供应,扩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模。随着大批保障房陆续交付使用,家具、建材等消费也会增加。

稳投资,要处理好投资和消费的关系。郑新立表示,要加强政府投资对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把资源集中投向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所需要的方向上来,鼓励资金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如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

稳外需,要处理好内需与外需的关系,立足于扩内需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稳外需。在美欧日市场疲软的时候,中国价廉物美的商品还是有一定的市场的,关键是看产品是否适销对路,营销手段是否到位。此外,要学会通过资本输出来带动劳务及设备的出口,要把外汇储备用好,通过海外投资来创造出口需求。外汇管理已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企业获得外汇贷款支持更加便利。

着力点3:大力鼓励民间投资

郑新立认为,把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结合起来,大力鼓励民间投资,是这次宏观调控最突出的亮点,也是与2008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能够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

近年来民间投资比较活跃,2011年增长速度超过30%,占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60%左右,成为重要投资力量。2010年5月,《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若干意见》出台。这个被称为“新36条”的文件受到广泛好评,但由于一直没有实施细则,实际上对民间投资准入存在着无形的限制并导致其难以进入,这种现象被称为“玻璃门”。国家发改委近日表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健康发展而制订的细则将密集出台,是消除民间投资“玻璃门”的重要举措。

郑新立表示,希望出台的实施细则不要打折扣,真正解决“玻璃门”问题。实际上,国务院常务会议已明确指出,鼓励民间投资参与铁路、市政、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建设。政策的放开和支持已经“开了门”,关键还在于民营企业自身要积极主动提高“进门”能力。

“随着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的逐渐完善,各部门各地区的共同努力,全年经济增速保持在8%以上是有条件的。”郑新立表示。

(来源:《经济日报》2012年5月25日第五版)

[国际交流]

2012年4月18日,魏建国副理事长一行拜访韩国首尔大学、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大韩商工会议所、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等地。

2012年6月7日,美国国务院首席经济学家海蒂·克瑞博-瑞迪克女士一行访问国经中心。

2012年6月12日,美国托马斯·李资本集团总裁托马斯·李一行访问国经中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