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第一期 第二届未来城市:现代中国的城市可持续性研讨会隆重开幕

  • 时间:2012-12-11
  • 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摘要】2012年12月4-5日,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美国芝加哥大学保尔森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未来城市:现代中国的城市可持续性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者一致认为,加强中美战略性和前瞻性合作,推进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文化的硬约束,还需要城市管理的软实力。

2012年12月4-5日,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美国芝加哥大学保尔森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未来城市:现代中国的城市可持续性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曾培炎、美国芝加哥大学保尔森中心主席亨利·保尔森分别做主旨演讲,北京市代市长王安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王春正、美国费城市市长迈克尔·纳特、美国《财富》杂志主编苏安迪等近五十位政府官员、知名学者和企业家出席了会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魏建国主持了开幕式。

一、加强中美战略性和前瞻性合作,推进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曾培炎指出,现在中美两国都需要面向未来,展望和探讨一些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合作领域,特别是把发达国家城市化一些经验教训介绍到中国来,推进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把国际上最先进的、最实用的信息技术、建筑技术、交通技术和环保低碳能源技术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也可为未来中美经贸合作开拓新的领域,增添新的内容。曾培炎表示,目前,中国的城镇化率刚刚超过了50%,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大多还面临人口增长、旧城改造和扩建的任务,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中国将从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国家,转型为一个以城市人口为主的国家。在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中,需要解决好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问题。

美国芝加哥大学保尔森中心主席亨利·保尔森表示,中美两国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产出超过全球三分之一,要确保长期平衡增长,为两国人民提供更好的就业,提高生活水平,关键是要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保护周围的生态系统。

亨利·保尔森认为,城市化是经济繁荣的关键。中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中,而美国正面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解决城市化之中的环境问题是中美合作的重要内容。会议有三个目标:第一,分享实际经验和最佳实践;第二,能够结成合作伙伴关系,最终使与会者的观点能够得到落实;第三,激发创新,集思广益。

二、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文化的硬约束,还需要城市管理的软实力

曾培炎指出,中国城市化是一项庞大的经济、社会工程,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城市可持续发展应强调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优美、宜居便民等诸多要素,同时也要注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尽量保持城市特色和历史风貌,从而提高城市的品位,这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曾培炎表示,规划是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提高对规划重要性的认识。城市规划既要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智慧,也应注意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科学确定城市的功能定位、人口规模、产业选择、物流交通、基础设施等重大问题。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要扩大公众的参与度,同时要以法规形式予以确认,以增强规划的约束力,避免随意性。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增强城市管理的“软实力”。一方面,作为城市的管理者,政府自身需要不断地改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切实提高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和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另一方面,作为城市的主人,市民也应提升自身素质,树立主体意识、守法意识、公德意识,自觉参与到城市的运营、管理和秩序维护中来。

亨利·保尔森认为,保护自然资源,维护自然生态系统,需要创新政策举措,通过经济奖励和教育促进好的行为得以推广。另外,也必须改变企业行为,这需要正确引导和帮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