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第二期 提高全球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的有效性

  • 时间:2012-12-31
  • 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摘要】2012年12月17日,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主办的“全球治理高层政策论坛”在北京召开。在第二时段的讨论中,十几位嘉宾围绕当前全球治理面临的挑战、如何确保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的国际合作更加有效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与会专家认为,新兴经济体对全球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应该增强其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同时,要通过制度创新提高全球治理的有效性。

一、新兴经济体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有待加强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认为,当前全球治理面临的挑战是,欧美等发达国家从过去全球治理方案的制定者,已变成了部分全球性问题的制造者,而新兴国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日益突出,扮演世界经济新的发动机角色,但在全球治理中仍然缺乏话语权。全球治理是以制度带动,以国际规范推进的,但这些制度和规范在扩展过程中,呈现出不公正、不合理、缺少足够代表性等问题。

匈牙利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安德拉斯?伊诺泰认为,很多国际结机构都是在二战后建立起来的,是建立在当时的权利架构之上,现在已经今非昔比,新兴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加,这些国家应该在制定规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不是完全由发达国家主导。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亚洲与全球化中心主任黄靖认为,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根本转变,显著的标志是,发达国家有债,发展中国家有钱。除了德国以外,几乎所有的持有巨大外汇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但整个世界的发言权和主动权还是在有债的发达国家手里。因此,重新建立合理的世界金融秩序,建立一个有效的、有能力的、有足够资源的世界金融体系,是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

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的主任庞中英认为,西方国家要求中国等新兴大国按国际规则办事,但是过去的国际规则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制定的,现在和未来的国际规则制定必须让新兴国家参与,这样才有理由要求新兴国家按国际规则办事。

日本大和总研常务理事金森俊树指出,新兴经济体越来越深度地参与到世界银行等多边发展银行中,过去多边发展银行的运作主要是受到发达国家主导,而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多边治理结构将会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建立新的治理结构,不能受个别主权国家政策的左右。

二、通过制度变革提高全球治理的有效性

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义虎认为,全球治理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当前全球公共产品供求关系是失衡的,供应不足,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同时,在全球治理改革中,要尊重一些特定的发展模式,包括中国的发展模式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崛起的经验,这些成功经验会给其他国家提供有益的启示。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经济研究院教授恩里克?彼得斯认为,南北不平衡仍然是全球治理面临的最大挑战,要改变南北之间贫富分化问题,首先要改变现有的投资模式,目前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投资主要还是在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上。南方国家自身也要进行改革,中国过去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可以提供借鉴。

中山大学王学东教授认为,全球治理结构需要一个跨越性的制度变革。目前来看,发达国家应对全球性问题能力相对下降,新兴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和意愿相对上升,但是双方对参与方式的认识存在偏差。发达国家希望新兴国家参与是一种事务性和议题性的参与,而新兴国家希望的是制度性和结构性的参与。要解决这种偏差必须靠制度变革。如果全球治理机构能够顺应时代要求和形势变化,进行相应的制度变革,将会使大部分国家可以享受到由此产生的制度红利。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王在邦建议,在全球公共产品提供方面应该明确各国的责任,可以计算全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水平,然后确定高于这一水平的国家应该为提供全球公共产品多做贡献,并根据水平高低决定责任多少。同时,将这些国家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纳入其年度预算,至于比例为多少,可以通过谈判来解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