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第三期 积极推动全球治理民主化

  • 时间:2012-12-31
  • 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摘要】2012年12月17日,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主办的“全球治理高层政策论坛”在北京召开。与会者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仍处于较低的地位,缺乏参与机会与话语权。未来应积极推动全球治理民主化发展。中国应根据自己的能力与过去三十年改革开放积累的经验,积极参与推动全球治理进程。

 

一、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杨洁勉认为,目前,发展中国家还处在全球治理的低层,或者充其量也就是中间层次的位置。因此,在全球治理中,发展中国家声音不如发达国家那么有力,在很多规则和准则制定方面,也没有充分参与,而且在国际机构当中的代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央党校战略研究所所长助理高祖贵认为,在全球治理中,发展中国家尽管想发挥作用,但是没有机会。想参与制定一些有利于全球治理的规则,有关权利却非常有限。所以,新兴大国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发挥作用的渠道。

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贞晔认为,就中国而言,参与全球治理意愿还受到当今国际体系结构的强烈制约。比如,在国际金融机构中,持股权的分配限制了中国参与能力的发挥,七国集团(G7)、八国集团(G8)的决策机制都将中国关在门外。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永军认为,在现有的全球治理框架下,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机会是不平等的。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认为,当前全球治理中存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想要话语权,但发达国家不肯让出来的问题。

二、全球治理的民主化

外交学院副院长秦亚青认为,全球治理民主化应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坚持包容性的原则;二是建立有效的合作伙伴关系;三是鼓励各方积极参与。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友法认为,克服当前全球治理的困境,第一要创新,需要将努力聚焦在理念、机构、规则、监督、评价,能力建设等方面。第二要合作,各方应尽其所能推动全球治理的民主化,仍需坚守“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第三要协作,所有的利益相关方都应权衡其责任,所有人都要权衡自己的能力,不应出现不负责任的人。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张胜军认为,全球治理需要重新设计联合国宪章,制定全球宪法,将全球治理加入其中。

萨尔斯堡论坛高级项目顾问爱德华·莫迪默认为,全球治理的民主化需要进一步高度重视发展中国家的关切和利益,特别是在讨论全人类的重大问题时,确保他们在国际机构和论坛中有更大的声音。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魏建国认为,全球治理需要兼顾权利的公平、机会的公平和规则的公平。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认为,改善全球治理需要一个好的全球治理系统。第一,需要相互理解;第二,需要对双方的言行都给予信任;第三,需要建立有效的机制。

三、中国在未来全球治理中应发挥的作用

东盟基金会执行董事马卡里木·维比索诺认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从长期看,随着中国的崛起,国际社会对中国有更高的期待。中国应在创新、绿色产业发挥领导作用,努力推动有关发展问题的谈判取得成果,支持南南合作,为创新技术提供支持,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开发绿色产业。中国应该采取更加包容的态度,创造一个更加有效的全球体系。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印度高级研究中心主任德韦什·卡普尔认为,在过去三十年里,中国取得的发展成就是举世瞩目的,向发展中国家推广这些经验,将是中国对全球治理做的最重要的贡献。

薛澜认为,中国应在资金、人力以及智慧方面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