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 时间:2009-12-11
  • 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姚景源


  郑主任是我的首长、学长、兄长。他是我的老领导,他的指示我要照办,办好。昨天上午,我们已经把10月份的基本数据做了发布。大家都知道了,工业16.1%的增长速度;投资是33.1%;消费扣除价格因素是17.1,物价CPI同比是负0.5%。唯一没有猜到的是,环比-0.1%。按照郑主任的指示,我再谈两个问题。在理解、解读这些数据时,我着重谈两点:一个是工业,一个是价格。
  为什么要谈工业?我曾经讲过,看中国经济,关键要看工业。因为,工业左右全局。工业往上上,整个经济往上上,工业往下下,整个经济就往下下。更多的,大家应该看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速度。什么是规模以上?现在划线到产值500万以上。这个数据主要囊括了中国最主要的工业企业,特别是重工业。大家知道,这场危机冲击我们的出口,导致出口受阻。从工业的情况来看,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首先表现为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我国工业增长速度,去年第一季度16.4%,二季度15.9%,三季度降到12.9%,10月份当月是8.2%。去年11月份5.4%,今年1、2月份3.8%。这是多年来的最低点。
  去年下半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揽子方针。而且,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务院每个星期都有政策出台。党中央、国务院在科学判断形势,果断采取措施之后,中国在工业方面的体现就是,今年1、2月份是3.8%,3月份是8.3%,4月份7.3%,8月份12.3%,9月份13.9%,10月份16.1%。我为什么今天要讲16.1%?你要把它划条横线拉过去,相当于去年一季度16.4%的水平。看中国工业发展的曲线,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中国经济最困难时期是4个月,即去年11月、12月,今年1月、2月。
  大家都还记得,年初经济学家们曾经争论说,中国经济今年究竟是V型走势、U型走势,还是W型走势?还有人提出L型走势。到现在,我们只剩两个月的时间,我们看全年的收成,中国经济实现的还是V型的反转。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能够战胜这场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困难,应该归功于一揽子方针,归功于我们万众一心。从整个工业走势来看,中国经济仍然处在一个继续企稳回升、企稳向好的基本阶段。而且,还要看到,回升向好的基础在进一步巩固。这是一个基本面。
  另一方面,我看到16.1%的时候,觉得有一个事情要跟大家讲清楚。16.1%已经相当于去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会不会说中国经济现在又过快了?这是一个问题。看16.1%应该这么看?第一,16.1%这一点没有问题。我们可以从日均水平看,整个工业是39个大类,现在是全面增长。其中,10月份比9月份加速增长的有28类。从产品产量上看,现在重点监控494种重要产品。其中,80%的产品产量都在加快增长。比如,大家很关心的钢铁、原煤、汽车、发电量、用电量。这些都有数据支撑,与整个16.1%的增长数据是匹配的。
  从地区来看,我们在31个省市区当中,26个地区的工业增速在加快。而且,我们可以看到,主要经济大省的经济增速10月比9月份明显加快。山东10月比9月工业增长速度加快了4.0%。上海工业增速今年10月比9月加快了3.1个百分点。浙江加快了2.5个百分点。江苏加快了1.9个百分点。福建加快了1.6个百分点。广东加快了0.7个百分点。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行业上还是产品产量上,还是区域上,都支撑和表明,整个工业状况现在正处在企稳回升、企稳向好、增速加快的阶段。
  那么,我要讲一个问题。16.1%的速度虽然和去年一季度大体相当,但是问题一定要看到。现在10月份的速度是在去年低基数状态下取得的。去年10月份是8.2%。因为,这是同比数字。社会上不太理解同比的统计意义,我要把这个事情跟大家说清楚。现在的16.1%增速,之所以这么高,是因为和去年10月份比。去年10月份正是我们遭受金融危机比较大的时候,当月是8.2%。
  我今天讲这个事的意义在于,恐怕明后两个月,包括明年上半年的情况,都有这样的问题。由于去年下半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半年经济在持续下行,到年底下行更厉害,四季度又是谷底。所以,同比数据会高。一方面,要看到整个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它的基数低。16.1%且不可盲目乐观。
  还有一个好消息。从企业利润的角度上看,中国工业企业的利润是受冲击很大的。今年一、二月份时,全国企业利润是负37.3%。现在,从7月份开始出现转折,7-9月现在都是由负转正。前9个月,我们在39个大行业当中有27个行业利润增长。其中,9月份当月有34个行业利润在增长。目前,企业利润的状况是9月当月全国22个地区是24.8%。从现在来看,整个工业是最值得我们加以把握的。因为工业统筹全局,而工业能够在10月份达到16.1%。这样的增长速度已经接近于去年1季度。它表明中国经济最坏的时候过去了,表明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趋势在进一步得到巩固,也表明明年整个经济增长的走向。当然,你一定还要看到整个数是同比。由于去年下半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去年10月份仅仅是8.2%。我们现在在一个低基数上才有这样的成绩,且不可盲目乐观。这是我要谈的第一点。
  第二点,我来谈物价。物价主要谈CPI。社会上普遍预计,包括各位在内, 10月份 CPI降幅会进一步收窄。我看到,各单位预测,大概10月份的CPI是负0.3%-0.7%之间。但是,实际是负0.5%,和社会预计是一致的。CPI,一方面看,它是负值,但是下降的幅度在收窄。第二,大家没预测到的,就是环比是-0.1%。因为8月份比7月份的环比是正0.5%,9月比8月环比是正0.4%,连续两个月的环比CPI出现正值。这是我们很多人对通货膨胀预期、对物价走势的一个很重要的分析依据。但是,10月份环比是-0.1%,多数人没有预测到。多数人认为,还是正的,环比进一步出现正值。
  为什么环比出现-0.1?也就是10月份比9月份的物价水平下降0.1%?下降的主要原因集中在食品,肉禽蛋菜,包括鲜果。这两天的大雪一下,恐怕鲜菜的价格又要上来了。但这是短期波动。我在思索10月份的价格。按道理来讲,10月份有两个节日,一个国庆,一个中秋。这个月份由于两个节日会使大家的消费量增加,从而还会拉动价格,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这样。但是,现在来看,10月份的食品、肉、禽、蛋、菜、果的价格是在回落的。什么原因?一是这两年由于猪肉涨价、农产品涨价导致经济波动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加大了对这方面的扶持力度。二是今年粮食还是一个好收成。夏天丰收成定局,早稻丰收成定局,秋粮也基本是好收成。前段时间,我到黑龙江去看,去田间地头看。水稻没有问题,但是大豆减产。大豆现在不计算到粮食中。这样的话,粮价稳定就为整个经济的稳定和物价稳定奠定了基础。所以,我们的肉禽蛋的价格还是在回落。
  关于价格走势,我们还剩两个月时间,年底整个同比有可能走到正数。因为基数在逐步降低,到年底基数可能会转正。但是,整个物价是低位。
  现在,我就谈谈关于通胀预期问题。我始终是一个观点,我认为目前无通胀。现在10月份CPI当月负0.5%,1-10月还是负0.1%。全年就剩两个月,这种状态怎么能叫通胀呢?我说过,从CPI的角度来看,食品价格在回落,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在回落,电视机价格在下降。一说电视机,我们两口子就上火。原来的电视是29寸,就能看20几个台。这是十年前的事。后来,我爱人买了一个增频器。结果一年不到就坏了。就这样,一直换,一直买。后来,我们说,买一个好电视吧,买一个液晶等离子。最开始,我清楚的记得,8年以前,我们两个人看等离子是10万块钱,42寸。那个时候买不起。后来等到5年前,我们家买了42寸等离子,3万元。现在,一进商场就上火,才几千块钱。电视机降,汽车价格也在降。CPI当中就是服装涨。原来都认为服装降。这个行业受冲击大。但是,10月份服装涨了,可能和换季有关系。
  关于通胀问题,我认为,2009年我们没有通胀。这一点必须要有一个客观的分析。但是,现在确实有预期,现在的预期还弄得挺强烈。我觉得,分析通胀的问题,不能用简单的一句话说任何通胀都是货币现象、货币原因,就从货币当中推导出通胀预期、通胀风险。我主张,认真把它摆出来,摆出有哪些因素抑制通胀,另一方面,有哪些因素导致通胀风险,然后再进行分析。
  我认为,现在抑制通胀的因素,第一就是农业的稳定,粮食生产的稳定。农业的稳定、粮食生产的稳定,或者,粮价稳就是百价稳,就会为价格稳定奠定好基础。连续六年的粮食丰收为中国价格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二,产能过剩。大家知道产能过剩是经济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突出问题。你说,什么东西少?比如,钢铁,现在是6亿6的产能,在建的还有5800万吨,需求是4亿7左右。在产能过剩状况下,价格还是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价格很难提起。
  第三,经济生活当中最突出的矛盾还是需求不足。尽管我们取得了战胜这场困难的决定性成果。但是,中国经济的根本问题还是总需求不足。扩大需求,特别是扩大内需,这是今年乃至明年,今后很长时间经济的最重要的核心任务。典型的通货膨胀应当是需求拉动。我们又处在需求不足的状况。我觉得,这几个因素会有利地约束通货膨胀的发生。当然,通货膨胀也会有一些因素导致,是风险所在。比如输入性,国际市场大宗产品价格暴涨。现在,经济全球化,它瞬间就会导致国内产生问题。这一点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
  但是,就世界经济大宗原材料价格来讲,我认为,总体状况是世界经济现在虽然在复苏,但是复苏的过程肯定是缓慢曲折的过程。比如,现在还剩两个月,乃至明年,世界经济当中不会出现由于旺盛需求而导致大宗原材料产品价格暴涨。可能会有投机性原因,但投机性原因是短期的,不会在一个长时间左右整个世界经济局面。这是第一,输入性风险有,但是,如果看整个世界经济,由于世界经济过早过快复苏产生旺盛需求、进而拉动大宗产品价格,这个可能性不大。当然,短期波动会有,主要是投机性因素。前段时间,大家都说,油价上来了。有人又炒作,要过一百、两百美元。这两天正在往下降。
  第二,个别产品的短缺。比如,2006年猪肉短缺。由于个别产品的短缺导致全局性问题,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现在来看,从今年的状况看,目前还不会有这样的问题。比如猪肉,现在加大了扶持农民养猪力度,存栏、出栏状况非常好。粮食一方面丰收,另一方面库存又充裕。总体来说,个别商品短缺有可能导致全局性问题。既然知道这一点,我们就要防患于未然。
  第三,流动性。比如M2的增速,新增信贷。现在1-9月,全国新增信贷是86665亿人民币。这个信贷数量确实比较大。我曾经讲过,我要批评信贷发放。经济学本身就是一门选择科学,你做任何事情都有成本。比如,我们要保增长,我认为保增长要有它的成本,为了保增长我们不得不放慢结构调整步伐。当然,今年结构调整也有进步,但毕竟是慢于保增长。为了保增长,你就必须要放慢结构调整步伐。
  为了保增长,必须要投放相当数量的信贷。为什么?现在情况好了。去年下半年这场危机突如其来,当时上万家企业停产。我在东莞看到,很多外商老板都跑了。广州火车站人山人海,上千万农民工被迫回到家里。当时的局面是必须要把经济稳定,不能让它往下掉。如果经济下行,不仅是经济,社会都不稳定了。所以,第一位的目标一定是保增长,为了保增长就要有一些代价。这是必须要付的成本。就像我们有病似的,有病要吃药。但是,吃任何药都有副作用,但不能因为有副作用就不吃药。我们吃药,随着病的好转,我们就可以减少吃药。
  第一,现在,我觉得,有些网民、有些舆论不要批评这些东西。我们为了保增长必须要付代价。这是正常的,这就叫经济学。经济学就是选择科学。信贷方面还有几个数。今年1-9月,我们投放8万6千亿,企业新增存款4万8千亿。新增存款当中如果和去年同期比,净增3万4千亿。企业利润1-2月份-37.3。企业上哪儿来的这么多存款?我把数字摆出来,你们来分析。这两个数大家不一定清楚,1-9月份全国新增贷款86665亿人民币,但同时企业新增存款4万8千亿,比去年净增3万4千亿。这是第一笔账。
  第二,我们现在考虑流动性问题时还要看到一个问题。我们知道经济学的经典公式,市场上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等于货币发行量乘以货币流通速度。现在,整个社会去年下半年遇到这么大的危机,货币流通速度是减缓的。这种状况下,虽然信贷货币投放量增加了,但货币流通速度是在减缓。我举个例子,过去货币流通速度一年5次,发了一万亿,差不多等于5万亿。现在货币流通速度就一次,发4万亿是过去的4倍,还不到原来整个货币流通量的状况。回过头来,我还不主张用这些模型去推导,这个东西太简单,简单的推出通胀不太准。
  我们可以回顾历史。历史上没有单纯因为流动性问题出现过通货膨胀。它一定要伴以经济过热。历史上一定是经济过热,再加上货币投放。比如1994年的CPI是24.1%,1994年投资增长率超过60%。所以,一定是经济过热再加上货币投放。单一的货币投放速度不会导致这个问题。它是一个综合问题。2006-2008年这几年物价上涨,一个是生猪短缺,供给问题。另外是,输入性通胀,还有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情况。
  我们要把整个宏观经济把握在处理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上。只有经济平稳,我们才能做第二件事,就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如果我们把保增长更多的思路放在调结构上,经济在平稳增长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抓调整结构。这时候,我们抓调整结构就不是刻意追求增长速度。第三个问题,就是稳定管理和通胀预期。
  谢谢各位。

郑新立副理事长对姚景源同志演讲的点评


  非常感谢姚景源同志在很短的时间内给大家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信息。他讲了一个观点,就是用工业增加值10月份的增长速度以及好多产品实物量的增长,证明我国经济企稳向好的势头在巩固。第二个观点,他讲到通胀,CPI,还分析了今年1-9月货币的发行。在这个分析中,他用大量数据和事实为我们消除了通货膨胀的忧虑。现在,很多同志担心,明年会不会通货膨胀又来了。他的这些数据证明了,至少现在来看,通货膨胀的担心还是不必要的,主要矛盾还是需求不足。我非常赞成姚景源同志的观点和看法。最后,他也提出要保增长,就必然要付出代价。你想保增长,又不想增加贷款,不想付出代价,那是不可能的。姚景源同志的分析非常精辟,数据、信息非常好,非常丰富。再次感谢姚景源同志!
  下面请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兼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同志演讲,他讲的题目是《今明两年中国经济走势和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大家欢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