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潘家华教授:国际气候博弈的前景与中国的选择
- 时间:2010-03-15
- 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潘家华教授:
谢谢秘书长。各位女士们、先生们,刚才,苏司长、于大使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基本上都讲完了。所以,我现在没有就哥本哈根相关情况的介绍。刚才秘书长让我谈个人认识,个人认识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非常大。所以,我今天有五点问题可以与大家一块交流和分享。
首先,我想问一个问题,大家知道什么是气候变化?第二,想与大家一块讨论的是国情、排放空间、发展空间是什么样的关系?第三,泛政治化的减排利益的国际博弈是种什么样的格局?第四,如何看低碳经济?第五,我们只能通过发展来低碳化。
先就第一个问题与大家讨论。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是以微生物为特征的气候变化;从法律方面来讲,是科学应对的问题。我们现在对这个问题有很多理解,已经超出了科学和法律的范畴。气候变化究竟是什么?我们倒是觉得,气候变化应该是一面旗帜。什么样的旗帜?它是发展经济,节能减排,改善生活和消费方式,推动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深刻变革的一面旗帜。这面旗帜可以打,现在大家都在打。既然是旗帜,就有可能拉大旗作虎皮,气候变化就可能变成一根棍子。谈气候变化在政治上是正确的,在道德上是高尚的,而在经济上是有杀伤力的,应对气候变化是要付出代价的。气候变化可以用来扣政治帽子,可以进行道德指责,也可以作为糖衣炮弹。所以,现在气候变化也是一根棍子。它还是一座高山,高不可攀,需要脚踏实地付出艰辛的努力,一步步奋力前行。我们现在没有"缆车",你交钱也没有这个"缆车",只能慢慢爬。所以,我们要一鼓作气地奋力攀登。同时,我们也需要审时度势,绕行也是必要的,有时可能还会走下坡路然后再往上攀登。气候变化是一座高山。也有人说,气候变化是一个陷阱。本来这个气候变化可以合作,可以很好地保护环境,但从哥本哈根的情况来看,感觉气候变化是一个话柄,发达国家没有任何实际的东西。我们看,哥本哈根会议显然是一个布满鲜花、看似坦途的陷阱,掉下去就会不能自拔。在我来看,气候变化还是茫茫大海中的一叶扁舟,人类需要同舟共济,在生存发展中应该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要同舟共济才能前行。
第二,谈谈排放空间与发展的关系。国情无非就是人口、经济、技术、文化、制度、体制,最后是一个自然资源禀赋。国情是这样的。排放空间是什么呢?无非是消耗的空间、现在占有的空间,将来需要的空间。这是排放空间。发展空间是什么呢?无非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发展速度,二是发展水平,三是发展规模。显然,这三者之间,国情、排放空间、发展空间是相互联系的。有人说,排放空间和发展空间是辩证的关系,好像也是这样。因为发展和温室气体没有关系,没有温室气体我们也照样发展。但在当前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这个关系不可以割裂,发展空间在当前的情况下等同于排放空间。没有排放空间,发展空间就受到制约。
第三个问题,泛政治化条件下的国际利益缔约国。大家知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气候变化经过二十多年的谈判,为什么是泾渭分明、南北必争?这显然是在利益上有分歧。减排显然是要有成本的。如果没有成本,发达国家不会这样,发展中国家不会望而却步。正是因为有成本,大家都有难处,发达国家有难处,发展中国家也有难处。发达国家的难处是什么呢?占用既得利益。发展中国家争取的是什么呢?发展的权益。你没有排放空间,就没有将来的发展速度、规模、水平。
埃塞俄比亚人均0.08吨的二氧化碳,这肯定是低碳。我们需要这样的低碳吗?显然是不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刚才我们说了气候变化是一叶扁舟,大家都在地球上。为了人类共同的未来,我们也要同舟共济。同舟共济不仅表明竞争,也有合作。南北有竞争关系,为了低碳技术的竞争,为了今后经济的竞争,在这个过程中,发达国家如果永远处于优先地位的话,发展中国家就永远是跟着发达国家走;发展中国家如果有一个高起点,我们也可以发挥能动性、创造力,我们也有竞争优势,探索出一条新路子。在这个博弈中,也有这样的低碳竞争力的比赛。
第四个问题,如何认识低碳经济?严格意义上来讲,就是无碳、零碳,这是不可能的。对发展中国家来讲,发展优先。我们先不受这样一种既定目标的限制,我们要发展优先。低碳发展是一个过程,相对于昨天,相对于现有的基础,不断低碳化的过程。我们现在讲的低碳经济,是与低碳化的进程相对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就应该高举低碳经济的旗帜。现在,低碳经济是与其他技术不一样的,与生态经济不一样、与绿色经济也不一样。为什么呢?因为低碳经济是有约束的,而生态经济和绿色经济是没有约束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高歌,而不应该猛进。
最后,讲讲中国的选择。我们现在要搞低碳,无非就是几种选择:一是停止发展,像美国金融危机,每年消费下降、温室气体排放下降。在前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现在的温室气体排放还不到70%。第二,延缓发展。本来我们可以用三十年、五十年的时间,2050年就能够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现在得慢慢来,2100年、2200年达到低碳化水平!但大家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没有这个耐心!那就要加快发展、低碳发展!
我就讲这样几个问题与大家交流。
谢谢大家!
谢谢秘书长。各位女士们、先生们,刚才,苏司长、于大使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基本上都讲完了。所以,我现在没有就哥本哈根相关情况的介绍。刚才秘书长让我谈个人认识,个人认识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非常大。所以,我今天有五点问题可以与大家一块交流和分享。
首先,我想问一个问题,大家知道什么是气候变化?第二,想与大家一块讨论的是国情、排放空间、发展空间是什么样的关系?第三,泛政治化的减排利益的国际博弈是种什么样的格局?第四,如何看低碳经济?第五,我们只能通过发展来低碳化。
先就第一个问题与大家讨论。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是以微生物为特征的气候变化;从法律方面来讲,是科学应对的问题。我们现在对这个问题有很多理解,已经超出了科学和法律的范畴。气候变化究竟是什么?我们倒是觉得,气候变化应该是一面旗帜。什么样的旗帜?它是发展经济,节能减排,改善生活和消费方式,推动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深刻变革的一面旗帜。这面旗帜可以打,现在大家都在打。既然是旗帜,就有可能拉大旗作虎皮,气候变化就可能变成一根棍子。谈气候变化在政治上是正确的,在道德上是高尚的,而在经济上是有杀伤力的,应对气候变化是要付出代价的。气候变化可以用来扣政治帽子,可以进行道德指责,也可以作为糖衣炮弹。所以,现在气候变化也是一根棍子。它还是一座高山,高不可攀,需要脚踏实地付出艰辛的努力,一步步奋力前行。我们现在没有"缆车",你交钱也没有这个"缆车",只能慢慢爬。所以,我们要一鼓作气地奋力攀登。同时,我们也需要审时度势,绕行也是必要的,有时可能还会走下坡路然后再往上攀登。气候变化是一座高山。也有人说,气候变化是一个陷阱。本来这个气候变化可以合作,可以很好地保护环境,但从哥本哈根的情况来看,感觉气候变化是一个话柄,发达国家没有任何实际的东西。我们看,哥本哈根会议显然是一个布满鲜花、看似坦途的陷阱,掉下去就会不能自拔。在我来看,气候变化还是茫茫大海中的一叶扁舟,人类需要同舟共济,在生存发展中应该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要同舟共济才能前行。
第二,谈谈排放空间与发展的关系。国情无非就是人口、经济、技术、文化、制度、体制,最后是一个自然资源禀赋。国情是这样的。排放空间是什么呢?无非是消耗的空间、现在占有的空间,将来需要的空间。这是排放空间。发展空间是什么呢?无非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发展速度,二是发展水平,三是发展规模。显然,这三者之间,国情、排放空间、发展空间是相互联系的。有人说,排放空间和发展空间是辩证的关系,好像也是这样。因为发展和温室气体没有关系,没有温室气体我们也照样发展。但在当前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这个关系不可以割裂,发展空间在当前的情况下等同于排放空间。没有排放空间,发展空间就受到制约。
第三个问题,泛政治化条件下的国际利益缔约国。大家知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气候变化经过二十多年的谈判,为什么是泾渭分明、南北必争?这显然是在利益上有分歧。减排显然是要有成本的。如果没有成本,发达国家不会这样,发展中国家不会望而却步。正是因为有成本,大家都有难处,发达国家有难处,发展中国家也有难处。发达国家的难处是什么呢?占用既得利益。发展中国家争取的是什么呢?发展的权益。你没有排放空间,就没有将来的发展速度、规模、水平。
埃塞俄比亚人均0.08吨的二氧化碳,这肯定是低碳。我们需要这样的低碳吗?显然是不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刚才我们说了气候变化是一叶扁舟,大家都在地球上。为了人类共同的未来,我们也要同舟共济。同舟共济不仅表明竞争,也有合作。南北有竞争关系,为了低碳技术的竞争,为了今后经济的竞争,在这个过程中,发达国家如果永远处于优先地位的话,发展中国家就永远是跟着发达国家走;发展中国家如果有一个高起点,我们也可以发挥能动性、创造力,我们也有竞争优势,探索出一条新路子。在这个博弈中,也有这样的低碳竞争力的比赛。
第四个问题,如何认识低碳经济?严格意义上来讲,就是无碳、零碳,这是不可能的。对发展中国家来讲,发展优先。我们先不受这样一种既定目标的限制,我们要发展优先。低碳发展是一个过程,相对于昨天,相对于现有的基础,不断低碳化的过程。我们现在讲的低碳经济,是与低碳化的进程相对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就应该高举低碳经济的旗帜。现在,低碳经济是与其他技术不一样的,与生态经济不一样、与绿色经济也不一样。为什么呢?因为低碳经济是有约束的,而生态经济和绿色经济是没有约束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高歌,而不应该猛进。
最后,讲讲中国的选择。我们现在要搞低碳,无非就是几种选择:一是停止发展,像美国金融危机,每年消费下降、温室气体排放下降。在前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现在的温室气体排放还不到70%。第二,延缓发展。本来我们可以用三十年、五十年的时间,2050年就能够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现在得慢慢来,2100年、2200年达到低碳化水平!但大家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没有这个耐心!那就要加快发展、低碳发展!
我就讲这样几个问题与大家交流。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