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高级研究员曾少军:中国减缓气候变化的清洁发展机制(CDM)实践
- 时间:2010-03-15
- 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高级研究员曾少军:
今天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感到十分荣幸。因为今天有这么多的高官,还有这么多高级专家,当然还有"经济每月谈"这个高层次的论坛。前面三位领导和专家分别就气候变化的政策、谈判,以及相关的减排理论做了很好的讲解,我个人也深受启发。借这个机会,我跟大家分享几点想法。
首先是应主持人刚才的要求,就我在哥本哈根参加会议间的活动,给大家做一简单汇报。另外,就目前联合国EB关于中国的风电CDM,甚至现在扩展到水电的一些项目遇到的一些麻烦,跟大家提几点建议。最后,我想就目前,大家在座的很多都在减排的咨询和交易机构,就目前的发展和今后的思路,与大家做一些讨论。
首先,介绍一下我代表中国工商界所做的一些工作。去年12月13日-16日,受丹麦王国政府的邀请,我们和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的代表参加了"全球主要经济体工商界论坛"。去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儿,我进去一看大会的声明草案,说要把CDM替代掉。我们看了就感觉不对,那我们代表中国工商界来这儿干吗呢?我们许多都是做CDM的,现在你们却想替代CDM!我一看就很不高兴,赶紧地和他们磋商、交流。在会上我也表达了一些观点:CDM,应该讲,到目前为止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我个人认为,是唯一有效的经济技术合作机制,而且是双赢的机制。这很好,为什么要替代呢?当然,CDM也有一些毛病,大家可能也注意到,往往是因为规则的问题引起了矛盾。我的看法是可以修改、应该完善,但不应该被替代。而且对可再生能源、零碳CDM项目,应该有一些激励的措施和规则。当然,我们还要帮助不发达国家进行CDM方面的能力建设。我今天来之前,查了一下数据。中国到目前为止注册的项目数量是730个,已经签发的数量是196个,中国发改委批准的项目是2369个。我们做得很好,我们在全球的比例,目前中国是36.16%,是第一。但光自己做得好不行,我们还要帮助非洲国家等一些穷国搞好能力建设。
另外一个建议是,行业方法(这是很多西方国家经常在不同的商务会议场合、学术场合提到的观点)可以作为发达国家内部减排和量化指标,但不能够用来作为全球统一的排放和技术标准。用这种行业的方法来规范、替代CDM,我认为是轻率的做法,有悖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所以,在这个会上我们非常坚持。会议要召开新闻发布会了,但如果我们的观点没有得到采纳,这个会也不太好开。最后大会的主席表示:CDM应该加强。得到这个新的声明稿之后,我们才拿着中国的五星红旗参加了记者招待会。这个会才最后得以进行。在这个方面应该是为中国争取到了一些利益,这是跟大家汇报哥本哈根会议期间我的工作。
第二,谈谈包括前两天EB对中国的风电、水电项目提出的一些广泛的审查。风电项目有两个过的,还有八个没过,现在又有70多个项目要被审查。风电项目主要是涉及到电价的问题,在座的也有外国朋友,以我个人的亲身经验,我在做中国第一个风电CDM的时候,当时的电价是0.467元,在江苏如东,但现在江苏如东的电价发展到0.61元-0.62元。EB的一些人怎么能说中国政府的电价政策值得怀疑呢?所以,我觉得联合国对中国的情况没有了解得很清楚,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我们的水电项目,现在主要是收益率方面,根据《小水电规程》是10%,现在有可能提到8%。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怎么办?我有三个方面的建议:第一,要冷静对待,要严格按照联合国的CDM的方法和规则办事。按照法律的规定执行,就应该没有错,应该据理力争。第二,大家要团结起来,通过行业组织和联合国进行交涉。气候管理部门也做了很多工作,有的企业自己也进行了联合和呼吁。我经常讲一个观点:一个人的声音是有限的,一群人发出怒吼就代表了群体的声音。我们要用行业的声音,帮助我们政府从另外的角度做一些工作。这方面我们有关部门也在推动相关行业组织的成立。特别是,各个咨询机构不要自行其是,你给联合国答复的是一个标准,另一个机构给联合国答复的又是另一个标准,这就不好。所以,大家应该加强沟通和交流。第三,密切注意联合国各种新规则。CDM本身是一个经常变化的领域,每个月都要开会、都有新规则出来。所以,我们每一个交易咨询机构要注意。
最后,跟大家交流一下关于减排这块的业务今后怎么办。我在不同的学术刊物、交流场合都提出一个概念,就是"减排管理"。大家可能知道一个"能源管理"的概念,我借这个"能源管理"推及到"减排管理",今后我觉得我们不要仅仅盯着CDM咨询这一块,你会很被动的,越做越窄。所以,我提出了四个方向,一是CDM可以继续做;二是自愿减排这块要给予足够的关注;三是建议大家对能源审计这块的业务要充分介入。最后,建议大家在可能的情况下、资金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可以介入潜在减排项目的投资。
总之,我对大家的建议是:要放眼长远,要坚定信心,越是在这种困难的时候越要看到希望。我有一个基本的观点是:市场化的减排机制不是到气候变化时才采用的,实际在上世纪70年代,市场化的减排机制,在污染治理领域里已经被证明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所以,我们要有信心。
我和有的朋友交流的时候说,从事气候变化事业是很光荣、很伟大的一份事业。也许,在我们这一辈子结束的时候也没有完,但当我们两眼一闭、回顾这一辈子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件对人类很有意义的事,那时会感到很欣慰!
谢谢大家!
今天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感到十分荣幸。因为今天有这么多的高官,还有这么多高级专家,当然还有"经济每月谈"这个高层次的论坛。前面三位领导和专家分别就气候变化的政策、谈判,以及相关的减排理论做了很好的讲解,我个人也深受启发。借这个机会,我跟大家分享几点想法。
首先是应主持人刚才的要求,就我在哥本哈根参加会议间的活动,给大家做一简单汇报。另外,就目前联合国EB关于中国的风电CDM,甚至现在扩展到水电的一些项目遇到的一些麻烦,跟大家提几点建议。最后,我想就目前,大家在座的很多都在减排的咨询和交易机构,就目前的发展和今后的思路,与大家做一些讨论。
首先,介绍一下我代表中国工商界所做的一些工作。去年12月13日-16日,受丹麦王国政府的邀请,我们和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的代表参加了"全球主要经济体工商界论坛"。去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儿,我进去一看大会的声明草案,说要把CDM替代掉。我们看了就感觉不对,那我们代表中国工商界来这儿干吗呢?我们许多都是做CDM的,现在你们却想替代CDM!我一看就很不高兴,赶紧地和他们磋商、交流。在会上我也表达了一些观点:CDM,应该讲,到目前为止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我个人认为,是唯一有效的经济技术合作机制,而且是双赢的机制。这很好,为什么要替代呢?当然,CDM也有一些毛病,大家可能也注意到,往往是因为规则的问题引起了矛盾。我的看法是可以修改、应该完善,但不应该被替代。而且对可再生能源、零碳CDM项目,应该有一些激励的措施和规则。当然,我们还要帮助不发达国家进行CDM方面的能力建设。我今天来之前,查了一下数据。中国到目前为止注册的项目数量是730个,已经签发的数量是196个,中国发改委批准的项目是2369个。我们做得很好,我们在全球的比例,目前中国是36.16%,是第一。但光自己做得好不行,我们还要帮助非洲国家等一些穷国搞好能力建设。
另外一个建议是,行业方法(这是很多西方国家经常在不同的商务会议场合、学术场合提到的观点)可以作为发达国家内部减排和量化指标,但不能够用来作为全球统一的排放和技术标准。用这种行业的方法来规范、替代CDM,我认为是轻率的做法,有悖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所以,在这个会上我们非常坚持。会议要召开新闻发布会了,但如果我们的观点没有得到采纳,这个会也不太好开。最后大会的主席表示:CDM应该加强。得到这个新的声明稿之后,我们才拿着中国的五星红旗参加了记者招待会。这个会才最后得以进行。在这个方面应该是为中国争取到了一些利益,这是跟大家汇报哥本哈根会议期间我的工作。
第二,谈谈包括前两天EB对中国的风电、水电项目提出的一些广泛的审查。风电项目有两个过的,还有八个没过,现在又有70多个项目要被审查。风电项目主要是涉及到电价的问题,在座的也有外国朋友,以我个人的亲身经验,我在做中国第一个风电CDM的时候,当时的电价是0.467元,在江苏如东,但现在江苏如东的电价发展到0.61元-0.62元。EB的一些人怎么能说中国政府的电价政策值得怀疑呢?所以,我觉得联合国对中国的情况没有了解得很清楚,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我们的水电项目,现在主要是收益率方面,根据《小水电规程》是10%,现在有可能提到8%。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怎么办?我有三个方面的建议:第一,要冷静对待,要严格按照联合国的CDM的方法和规则办事。按照法律的规定执行,就应该没有错,应该据理力争。第二,大家要团结起来,通过行业组织和联合国进行交涉。气候管理部门也做了很多工作,有的企业自己也进行了联合和呼吁。我经常讲一个观点:一个人的声音是有限的,一群人发出怒吼就代表了群体的声音。我们要用行业的声音,帮助我们政府从另外的角度做一些工作。这方面我们有关部门也在推动相关行业组织的成立。特别是,各个咨询机构不要自行其是,你给联合国答复的是一个标准,另一个机构给联合国答复的又是另一个标准,这就不好。所以,大家应该加强沟通和交流。第三,密切注意联合国各种新规则。CDM本身是一个经常变化的领域,每个月都要开会、都有新规则出来。所以,我们每一个交易咨询机构要注意。
最后,跟大家交流一下关于减排这块的业务今后怎么办。我在不同的学术刊物、交流场合都提出一个概念,就是"减排管理"。大家可能知道一个"能源管理"的概念,我借这个"能源管理"推及到"减排管理",今后我觉得我们不要仅仅盯着CDM咨询这一块,你会很被动的,越做越窄。所以,我提出了四个方向,一是CDM可以继续做;二是自愿减排这块要给予足够的关注;三是建议大家对能源审计这块的业务要充分介入。最后,建议大家在可能的情况下、资金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可以介入潜在减排项目的投资。
总之,我对大家的建议是:要放眼长远,要坚定信心,越是在这种困难的时候越要看到希望。我有一个基本的观点是:市场化的减排机制不是到气候变化时才采用的,实际在上世纪70年代,市场化的减排机制,在污染治理领域里已经被证明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所以,我们要有信心。
我和有的朋友交流的时候说,从事气候变化事业是很光荣、很伟大的一份事业。也许,在我们这一辈子结束的时候也没有完,但当我们两眼一闭、回顾这一辈子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件对人类很有意义的事,那时会感到很欣慰!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