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专栏

第四轮中国-欧盟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线上召开

 11月23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下称“国经中心”)和欧洲企业协会(下称“欧企协”)通过视频形式共同举办第四轮中国-欧盟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双方围绕“中国、欧盟和全球经济—如何过渡到后疫情时代?”和“中欧双边贸易和投资关系”等议题展开坦诚对话,重点探讨了疫情后经济复苏和多边贸易体系恢复、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转型、保持供应链韧性、改善营商环境、中国“十四五”规划、中欧投资环境变化以及双方企业深化合作等议题。国经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毕井泉、常务副理事长兼执行局主任张晓强、副理事长姜增伟、王一鸣,欧企协主席皮埃尔•加塔、欧洲央行前行长特里谢、世贸组织前总干事拉米、中国欧盟商会会长伍德克以及中欧工商领袖、政府前高官及专家学者共30多名代表参加了对话。欧盟委员会气候行动总司总司长莫罗•佩特里西奥尼与双方对话代表进行了视频互动交流。



中方代表认为,中欧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对推动中欧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欧洲的资本、技术、人才的广泛参与,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创新活力,也为欧洲提供了重要的市场和投资目的地。疫情期间,中欧贸易逆势双向增长,中国已成为欧盟第一大货物贸易伙伴,这充分证明中欧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当前,深化中欧合作应从双方共同关切的领域入手,增进互信,提高合作水平。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需要上下游通力合作,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系,维护WTO在全球贸易治理中的核心地位。

中方代表指出,中国的“十四五”规划提出了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致力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欧在数字经济、先进制造、绿色能源和绿色金融等领域有广阔合作前景,双方应进一步深挖合作潜力,为中欧企业家创造良好营商环境,积极推动中欧投资协定早日批准生效。双方应该继续秉持多边主义,支持并且加强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携手推进WTO改革,共同应对疫情防控、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维护公正、开放、稳定的投资环境,开展互利共赢合作。

欧方代表表示,从双边经贸关系来看,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欧盟最主要的货物贸易伙伴,中国是很多欧洲企业的主要增长市场。当前,双方经济纽带不断加强,但政治关系却面临一些挑战,人文交流有所减少,因此,今年的对话相比以往更加重要。欧洲经济正在逐步复苏,中国和欧盟要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并推动WTO改革。希望中国充分发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作用,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和欧盟一起做出更多贡献。希望中欧投资协定尽快生效,双方企业抓住机遇,在数字技术、清洁能源、储能、绿色转型等方面开展合作。同时,双方应多开展类似对话,增进互信,消除障碍。


中国-欧盟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机制是由国经中心和欧企协会于2017年始建立的中欧民间对话平台,旨在加强中欧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对话为推动中欧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和企业交流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